成都组团现身高交会“挖宝引才”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一批蓉深创新项目合作达成

成都组团现身高交会“挖宝引才”

第27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会现场。 第27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会现场。

11月14日—15日,在第27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成都市委人才办和成都市投资促进局联合主办的2025“科菁荟”(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低空经济”跨区域科技交流活动举行。

借力高交会,来自成都的数十家科技企业、机构、高校院所代表组团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围绕电子信息技术创新突破、低空经济领域前沿应用,与本地企业、高校、机构代表展开深度交流,双方在技术合作和产业协同等多个层面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

园区、企业、科研机构联动

组团赴湾区“挖宝引才”

14日下午,成都市政府机构、企业高校院所参会代表刚一落地,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实地走访。来到东莞华为松山湖基地,实地探寻智能制造与智慧园区的标杆实践。“华为的智能化转型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从技术到落地的标杆参考,尤其在电子信息产业链协同方面启发很大。”成都万应微电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克忠表示。

第二天,“科菁荟”(粤港澳大湾区)专场交流活动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以“高校分享+产业推介+企业路演+圆桌交流+供需对接”的全链条形式,推动蓉深两地资源深度融合。

“我们向大湾区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发出诚挚的‘成都邀请’,欢迎大家来蓉创新创业。”在“人才政策宣讲”环节,成都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围绕成都市人才发展战略,带大家解锁了成都“引才育才”的独特优势。同时,成都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成都市投资促进局驻深圳投资促进中心负责人进行了营商环境及重点产业推介,为两地企业开展场景合作、实现精准对接提供了清晰指引。

“之前我对成都市的人才政策了解不多,但这次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成都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通过交流,我了解到成都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这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智能制造专业博士陈宇昕分享道。

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核心载体,是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活动现场,园区分享环节,成都高新区中韩创新创业园、成都科创生态岛等成都6家重点产业园区代表依次进行发展机遇推介,全面展示成都作为西部科技高地的吸引力,向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力量发出合作邀请。

蓉深两地双向奔赴

一批创新项目集中签约合作

合作的桥梁搭建起来,两地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愈发顺畅无阻。活动现场,四川省大数据产业联合会与深圳市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协会等一批蓉深两地创新项目集中签约,覆盖大数据协同研发、低空经济场景共建、科技成果联合转化等多个前沿领域,为蓉深两地构建常态化、机制化的协同创新通道奠定了基础。“通过此次签约,我们将共同推动蓉深两地数据要素流通与场景共建,助力两地产业链协同发展。”四川省大数据产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复合材料研发到通信技术创新,从微电子突破到医疗科技应用……在项目分享环节,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四川研究院等7家优秀科技企业、机构代表依次登台,为蓉深企业合作搭建了坚实的桥梁。

“设立这样的分享环节,是鼓励企业从幕后走向台前。通过‘科菁荟’打造的科技交流平台,帮助企业找到技术合作、拓展市场。”市科协创新发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这些合作项目涵盖了多个前沿创新领域,一定程度展现了蓉深两地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强大实力与深度合作潜力。

与此同时,在场外精准对接洽谈区里,同样热闹。来自成都各区(市)县政府机构、企业代表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投融资机构面对面沟通,围绕技术合作、市场拓展、成果转化等议题深入磋商,现场达成多个领域的合作意向——其中,市委人才办与大湾区多所高校建立了联系,和万应微电子达成融资合作意向,清华大学两位专注于氢能与低空经济领域的在读博士生计划来蓉发展并注册公司……

“成都是一个非常有科技创新魅力的城市,通过今天大会的交流,我们对成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广东省高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广东盛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眭世荣表示,“我们是一个专业做固态电池的企业,我们也有意愿到成都去投资去发展。通过本次交流,可以更好地提升大湾区企业去成都投资的热情,期待打开新的发展局面。”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

受访者供图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