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在沈阳旭隆气体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存生的办公桌上,一本边角微卷的笔记本格外醒目。翻开内页,密密麻麻记录的不是商业宏图,而是公司历次安全培训的要点与总结。“这里记的是我们的‘命根子’。”11月12日,面对记者采访,这位在气体行业耕耘了三十余年的企业家,语气坚定而沉稳。
正是这份刻进骨子里的敬畏,让这家专业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的企业家,创下了自1992年入行、2004年建厂以来,33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的非凡纪录。这背后,是一家企业将“安全第一”从口号变为信仰、融入每一个毛细血管的自我修行。
“大医治未病”:安全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自觉
工业气体被称为“工业血液”,深度嵌入芯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端产业链。从超市冷冻食品的液氮锁鲜,到医院核磁共振的氦气成像,再到半导体制造所需的超纯气体,这些看不见的气体正悄然支撑着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走进旭隆气体的厂区,安静与井然有序是第一印象。但高密度的摄像头与规范严谨的标识,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特殊”——作为高危行业企业,安全是这里最高的行为准则。
“我们信奉‘大医治未病’,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防患于未然。”刘存生用一个生动的比喻道出了他们的管理哲学。为此,公司立下铁律:关键设备零部件强制到期更换,输送管道即使停工也每月清洗维护,如同为人做定期体检,绝不允许设备“带病上岗”。
采访当天,正赶上每月一次的管道清扫,现场工人告诉记者:“管道打入氮气后,可以把其他的气体杂质都吹出去,就像打扫房间一样。”
“每周安全考”:让每个人成为最后一道防线
安全管理,核心在人。在旭隆,安全培训绝非走过场。采访间隙,一场由年轻技术员组织的现场随机问答正在车间进行。“请问,我们氧气车间东南角有几个消防栓?”“液氧储罐的紧急切断阀手动位置在哪?”这些聚焦于现场细节的“考题”,常常让老师傅们也需凝神回想。
“就是要通过这种‘突然袭击’,把安全知识从文件里、墙面上,真正塞进每个人的脑子里。”刘存生说。这种常态化的实操培训,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了流动的安全哨兵,构筑起企业安全生产最坚实的屏障。
,三十三载无一失 匠心铸就“安心”气)
“技改敢投入”:与客户共同成长的远见
在分析中心的实验室内,技术人员正在对高纯气体进行检测。显示屏上,“七个9”(纯度99.99999%)的指标稳定闪烁。
凭借坚实的安全根基,旭隆气体的发展步伐稳健而有力。近年来,公司营销额稳步攀升,更是在技改投入上“挥金如土”,累计投入近千万元进行设备升级,将核心产品的纯度从“四个9”提升至“七个9”的极高水准。
“我们的客户都在进行产业升级,动辄拥有价值千万的高精尖设备。我们必须跑在前面,才能满足他们不断提升的需求。”刘存生表示,这种对技术创新的执着,源于企业内在的发展和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推动着他们从生产普通工业气体,向服务高端制造产业链的超纯气体领域不断进军。
“聚力筑高墙”:行业自律引领共赢未来
回顾三十多年的风雨路,刘存生深感,安全与发展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而要实现持续的“高飞”,仅靠一家企业远远不够。
近日,在他的倡议下,一个由沈阳气体行业多家企业组成的“沈阳气体行业沟通群”应运而生。他们旨在推动统一安全检验标准、规范市场采购行为,从源头为整个行业筑起一道“安全防火墙”。
“以采购安全阀为例,以前单独采购,曾吃过劣质元件的亏。现在我们一起甄选优质厂家,共同严格把关,成本降低了,安全等级却实现了跃升。”刘存生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整个行业的安全水平提升了,我们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企业,才能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三十三载初心不改,一颗悬着的“心”,换来了一份踏实的“安”。沈阳旭隆气体用行动证明,将安全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企业能够穿越周期、基业长青的最强底气。
◀记者手记▶
在“危险”行业里,寻得最安心的力量
采访完刘存生董事长的那个傍晚,沈阳城华灯初上。我坐在回程的车上,笔记本里记满了关于安全生产、技术升级、市场拓展的干货,但脑海中反复回响的,却是那句朴实无华的话:“心不大,做不了大事。”
这似乎与我们惯性认知里企业家的锐意进取、狼性文化背道而驰。在一个以“危险”为固有标签的行业里,执掌着区域产量最大的企业,这位掌舵人展现出的,却是一种罕见的“静气”。
这种“静”,不是保守,而是“拎得清”的清醒。他用33年的时间,把“安全”二字,从规章制度的墙上,刻进了每一个零部件的生命周期里,融入了每一位员工的条件反射里。在他这里,安全不是成本,是信仰;不是负担,是福气。这是一种在快节奏时代里,敢于“慢下来”的定力,因为只有根基稳,大厦才能高。
这种“静”,也源于“惜得福”的感恩。当他的妻子端着水果悄然走进会议室,那个瞬间,整个采访的语境都被温柔地重置了。一个在商海搏击风浪的男人,能始终被家人用“稀罕又崇拜”的目光注视,这本身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它无声地告诉我们:一切对外的征战与成就,最终都需要一个温暖的内核来滋养。事业的“大”与家庭的“暖”,在这里不是取舍,而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
于是,我理解了何为“心大”。
它不是无所顾忌的莽撞,而是在深知责任重大、风险常在之后,依然能保持的从容与开阔。它是在每一个环节都极致努力之后,收获的那份坦然。刘存生的故事,为我们这个时代提供了一种珍贵的范本:真正的力量,未必是轰隆作响的,它可以如气体般无形,却无处不在;可以如细水般长流,却滴水穿石。
他让我们看到,一个企业家最好的状态,或许正是如此——既有“一览众山小”的事业高度,也有“家和万事兴”的人生温度。他用三十三年的坚守证明,最坚实的发展,源于最执着的坚守;最动人的力量,藏在最平凡的幸福里。
告别旭隆气体,穿行于这座工业重镇的万家灯火,忽然觉得,正是这一个个“安心”的企业,这一个个“安心”的家庭,共同构成了我们社会赖以稳健前行的、最深沉而温暖的力量。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