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我们在玩手机时,看到‘扫码免费领限定皮肤’的广告弹窗,一时心动可以扫描这个二维码吗?”“我们在设置密码时,能使用生日、姓名吗?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照片时,要不要关闭定位?”……王益区在提升学生安全上网能力方面,可谓是新招频出,而这只是构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体系的冰山一角。
在面对学生群体常遭遇的社交人设泄露、游戏账号交易诈骗等五大网络风险时,王益区各学校通过案例分析、讲座解读、知识竞赛等形式,同时利用新媒体等平台,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和普及知识,来增强安全意识并提升防护技能。“我在听完老师的科普后,发现网络安全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比如付款码泄露、网购好评返现、游戏充钱等等防不胜防,还有时不时弹出的不良网站,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提高辨别风险的能力。”王益中学高一(6)班的杜雷蒙对记者说道。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的推广,为构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护网带来了新的挑战。如APP非法收集个人信息、侵害青少年权益等网络违法行为层出不穷,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新技术,成为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王益区通过“主题日”活动等形式,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团区委、区少工委联合学校团支部以趣味知识竞答、互动体验等寓教于乐的形式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区委网信办借鉴此前爆款短视频经验,计划推出青少年专属网络安全科普视频;老师们将网络素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
“现在,父母网上刷到关于网络安全的视频,会告诉我应该如何避免。”王益中学高一(6)班杜雷蒙的这番话让记者深感意外,了解后才知道,王益区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作用,使学生们的安全防护意识不断增强。“在我们开展网络安全班会课的时候,学生们兴趣高涨,他们对案例的分析有着多种见解,甚至将知识延伸至课堂外,向家长普及安全上网知识。”王益中学的老师徐康婷说道。“以前一味地制止孩子的上网行为,效果不佳。现在有学校的科普、社区的活动,我们做家长的也学会了怎么引导孩子科学上网。”在新城社区组织的亲子网络安全分享会上,陈女士拿着发放的宣传手册认真阅读着。
在市场监管方面,王益区持续加大文化市场的执法力度,严打“黑网吧”,严肃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等行为,从源头阻断不良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同时,公安、网信等多部门联合开展“护苗”专项行动,深入清理网络不良信息,整顿文化市场,下架不合格的短视频、游戏、广播剧等,肃清网络环境。“网络是动态的,未成年人保护也需要持续发力。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要做青少年网络世界的‘守护者’。”该区区委网信办负责人表示。
从家庭的亲子互动到学校的趣味科普再到社区的主动参与,王益区正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护网,让“未”爱守护的行动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