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竹板一响韵味长,文明养犬记心房,牵绳清便守规章,邻里和睦乐无疆!”11月16日,大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掌声阵阵,一场以“文明‘宠’爱 和谐家园”为主题的评书新说专场活动在此上演。单田芳亲传弟子、国家非遗“评书(沈阳单派)”传承人孙刚身着传统服饰,用幽默诙谐的评书形式,将《沈阳市养犬管理条例》和文明养犬理念融入跌宕剧情,让现场观众在欢声笑语中接受了一次生动的文明洗礼。这并非简单的文艺表演,而是大东区破解传统文明宣传“枯燥说教”难题的创新尝试——以评书艺术为载体,用“小切口”传递“大文明”。
“过去宣传文明养犬,要么贴公告要么开讲座,居民听着没兴趣,效果大打折扣。”大东区文明办负责人坦言,传统宣传形式单一、感染力不足的问题,让文明理念难以真正入脑入心。如何让正能量既“有意义”又“有意思”?于是,深受群众喜爱的评书艺术品牌——“评书新说”应运而生,邀请孙刚老师担纲主演,以“传统技艺+现代文明”的创新模式,将群众关切的民生话题转化为精彩的评书故事,让文明宣讲从“灌输式”变为“沉浸式”。
自2023年项目启动以来,“评书新说”紧扣时节特点和民生需求,构建起覆盖全年的文明叙事体系,每月推出特色专题活动,实现“月月有主题、期期有亮点、场场有共鸣”。
新春佳节,孙刚在解读年夜饭习俗时巧妙植入“光盘行动”理念,让绿色过年新风尚融入传统年味;清明节前夕,以自身家族“种树缅怀先人”的经历,讲述从烧纸祭祖到鲜花祭祀的转变,让绿色文明祭祀理念深入人心。此外,家风传承、交通安全、垃圾分类等群众关心的话题,都通过评书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累计吸引超千名群众现场参与。
“‘评书新说’最打动人的,在于讲的都是咱身边事,听着亲切,记着牢固。”居民李大爷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在内容创作上,项目坚持“小切口传递大道理”,将真实故事搬上舞台,实现“百姓故事百姓听”的共鸣效应。表演中,孙刚既保留单派评书“抖包袱”“设悬念”的传统特色,又融入东北方言的幽默表达和场景化演绎,还通过互动问答、即兴“现挂”等形式调动现场气氛,让听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文明知识、提升文明素养。
如今,“评书新说”已成为大东区文明传播的“金话筒”,不仅让群众参与度显著提升,场均参与人数从首期50人增至100人,更收集到百余条市民主动提供的文明故事素材,不少听众在活动后主动践行文明行为。该项目还被沈阳市文明办作为基层创新案例推广,为文明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下一步,大东区将持续升级“评书新说”品牌,新增党史宣讲、民俗解读等主题,开发“评书课堂”培育文明宣讲员,结合快板、情景剧等形式打造“文明剧场”,并开展跨地市巡回演出。这场传统艺术与现代文明的精彩碰撞,必将让文明新风尚更深入地走进百姓心里,为沈阳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本报特约记者 吕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