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由降转涨”经济运行显现积极变化


(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上敲响青铜乐器,机器人“夸父”传递全运会火炬;进博会里上演机器人格斗擂台赛……人形机器人已 从科幻作品逐渐走入人们生活。图为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的“夸父”机器人。             新华社发

□ 本报记者 王春华

10月份,生产供给基本平稳,就业总体稳定,物价有所改善,新动能培育壮大,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在11月14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了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居民消费价格“由降转涨”

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

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出现积极变化,主要表现在环比涨幅扩大,同比由降转涨。

从环比来看,10月份CPI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付凌晖表示,CPI环比涨幅扩大主要是由于国庆、中秋假期消费扩大和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带动。一是假日旅游出行需求旺盛,带动交通和住宿价格上涨。二是假日用餐需求增加,带动食品价格上涨。三是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

从同比看,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上个月是下降0.3%。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2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涨幅扩大。

付凌晖分析认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由降转涨,主要是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改善,服务价格和工业消费品价格回升带动影响。一是服务价格涨幅扩大。国庆、中秋假日叠加,居民旅游出行、文化体育消费增加,带动服务价格上涨。10月份,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二是工业消费品价格稳中有升。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有效实施,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带动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10月份,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2%,涨幅连续6个月扩大。三是食品和能源价格下拉影响降低。我国粮食等食品供应充足,加之国际能源价格下行的输入性影响,今年以来国内食品和能源价格持续下降,对CPI影响较大。10月份,食品和能源价格降幅双双收窄,对CPI下拉影响降低。10月份,食品、能源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9%和2.4%,降幅比上月分别收窄1.5和0.3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在促进价格合理回升的各项措施作用下,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出现积极变化,但市场需求拉动仍显不足,价格总体低位运行。下阶段,要继续扩大国内需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改善供求关系,促进价格合理回升。”付凌晖说。

与此同时,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7%,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

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

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扣除价格因素,还是保持小幅增长的,投资的实物工作量仍是增加的。”付凌晖说。

对于当前的投资变化,付凌晖谈了几点看法。

第一,投资增速放缓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投资主体看,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投资收益下降,市场经营主体投资方面决策趋于谨慎。表现在企业盈利能力偏弱、民间投资放缓,影响投资增长。从结构因素看,房地产投资在整个投资当中占比较高,房地产行业调整对投资增速下拉作用比较明显。1~10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了14.7%,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的项目投资增长1.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下拉全部投资3个百分点。此外,部分行业投资增长动能不足在客观上也影响投资增速。

第二,尽管投资增速在放缓,但投资结构在优化。表现在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积极推进,新兴制造业发展壮大,支撑制造业投资增长。1~10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增速快于全部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25.6%,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部分高端行业投资力度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带动部分高技术行业投资较快增长。1~10月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7%,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2.7%。绿色转型相关投资增势较好。能源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清洁能源相关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10月份,、风力、核力、水力发电投资合计同比增长10.4%。

第三,我国投资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对于投资增速的变化需要客观全面的认识,不能仅看当前,更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未来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投资空间依然巨大。”付凌晖说,从产业发展看,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需要不断增加投资。从区域发展看,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和乡村全面振兴,也需要持续加大投入。从民生保障看,教育、医疗、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民生“补短板”投资仍需发力。

冲刺全年预期目标

具备较多有利条件

当前,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已进入冲刺阶段,根据前10个月数据,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对此,付凌晖分析认为: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从宏观经济四大指标来看,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态势没有改变,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经济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6.1%和5.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下降;居民消费价格同比由降转涨,出现积极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1~10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6%,10月末外汇储备稳定在3.3万亿美元以上。

需求潜能继续释放。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各项措施作用下,市场销售稳步扩大,前10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快于上年全年。旅游出行、文化体育、网上消费持续活跃,为消费扩大注入新的动力。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多元化市场拓展不断加力,我国外贸韧性持续彰显,前10个月我国对东盟、欧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9.1%、4.9%和5.9%,快于全部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下阶段,做强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继续发力,将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促进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

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融合,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新动能茁壮成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智能产品制造增势较好,前10个月,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4.7%、25.5%。绿色材料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宏观政策持续显效。今年以来,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紧实施,“两重”建设和“两新”政策发力显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带动需求扩大和生产增加,促进经济循环,对于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相关部门推出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盘活使用地方债结存限额,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和扩大有效投资。同时,出台措施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将有助于增强经济上行动力。

“总的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支撑经济向好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付凌晖说,尤其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极大振奋全国各族人民发展信心。我国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具备较多有利条件。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