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中国职工技术协作活动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兴盛于改革开放大潮之中,转型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家经济发展、职工技能提升和企业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新时代,中国职工技术协会的组织体制、活动方式、运行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即将开局的“十五五”时期,职工技协面临着新的机遇,发展路径亦需与时俱进,进行新探索、再出发。
一是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国家科技战略。“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中国职工技协在全国200多家同级科技类社会团体中,是唯一具备在39个工业大类666个工业小类中开展跨地区、跨专业、跨系统技术协作、技术交流、技术创新活动能力的社会团体。多年来经由职工技协推荐,共有20名一线工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十五五”时期,职工技协要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广泛深入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推广等活动,用好“一评三推”重要品牌,选树职工创新成果和优秀人才。通过“金桥行动”,实现科技创新产品从个体突破向群体突围的扩散;通过“成果建库”,形成职工技术成果集散地和转化资源池;通过“唤醒行动”,运用数智技术,借助AI工具对技术成果进行自动识别和再评估,深度释放职工科技成果的价值,推动职工科技成果转化为国家科技实力。
二是立足企业发展主阵地,服务企业创新发展。职工技协成立伊始,便带有服务企业的血脉基因。20世纪60年代,沈阳市劳动模范吴家柱、林海丰、吴大有等联合能工巧匠,开展多工种跨厂技术协作活动,被赞誉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壮举”。经过60多年发展,职工技协有8个省级总工会、11个省级技协、17个市级技协、 2700多家会员单位,国内最大的电力企业、石油企业、钢铁企业、煤炭企业等均为技协骨干力量。“十五五”期间,我国将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为职工技协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职工技协要趁势发挥专业委员会作用,针对企业技术堵点,设定技术靶点,动员职工力量,通过“难题放榜”、外引内联等方式,以举办“五小”活动、“技术沙龙”、协同攻关等活动为载体,助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在办好全国性主要工种职业技能竞赛的同时,立足企业实际,注重小众工种、专属工种、特需工种赛事,提高企业专属工种、专用技术的全国地位,填补全国性赛项的技术空白。
三是着眼职业技能主序列,服务职工技能提升。中国职工技协在多年发展中,集结了大批劳动模范、科技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是开展多工种、多技术、多领域技术协作的最大社群和平台。多年来致力于职工技能提升,在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能培训、工法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十五五”时期,国家将加快建设战略人才力量,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职工技协发挥作用适逢其时,要助力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发挥组织优势,面向广大职工,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通过院校学习“面对面”、岗位培训“一对一”、工匠学院“手把手”等方式,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技能培训,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充分发挥各类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积极发展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造就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四是瞄准城市发展主产业,服务城市创造价值。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十五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职工技协的会员和服务对象集中于城市之中,具有贴近服务优势。围绕城市主导产业开展技能竞赛、促进技术转化,成为职工技协发展的新机遇。近年来,职工技协会同城市政府部门围绕“一城一业”定制“一业一赛”,例如,围绕宁波增材制造产业举办的全国增材制造职业技能竞赛、围绕达州发展低空经济举办的全国无人机测绘操控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等,取得显著效果。在“十五五”时期,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丰富办赛方式,加速竞赛成果转化,把竞赛办成职工技术盛会,进而形成文旅资源,打造城市名片,达到一市办赛、百城参与、多方受益的效果,通过技协活动提升城市价值,彰显城市活力。
中国职工技协见证并参与了我国从“一五”到“十四五”的建设和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开拓性工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可以相信,职工技协在“十五五”期间,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