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俞希)11月15日,第十二届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大赛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沙河校区揭幕。本届大赛以“协同人机互联·共绘智创未来”为主题,覆盖京津冀晋蒙五地108所高校的近600支队伍,赛事规模与水平再创新高。
第十二届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沙河校区揭幕。主办方供图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北京市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未来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晓东,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解江凌,党委副书记、校长郭福出席开幕式。
李奕充分肯定了大赛在促进区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本届大赛增设具身智能等前沿赛项并与国际赛事接轨,体现了对科技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刘晓东指出,昌平区作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已形成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和先进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并前瞻布局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他表示,昌平区将依托产业空间优势与完善的创新生态,为大赛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保障。
开幕式上,解江凌为松延动力、加速进化、灵心巧手三家企业授予“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教协同育人基地”牌匾,为未来机器人产业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更高层次平台。
郭福指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己任,积极响应“人工智能+”行动号召,在信息技术和机器人领域引领创新发展,建设机器人大工程实践平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效。
本届大赛共设9大类、16个赛项,涵盖机器人技术从基础应用到前沿探索全链条。赛项设置既突出具身智能、人机协同等前沿方向,又注重与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国际赛项接轨。各赛项的激烈角逐,充分展现出大学生卓越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历经十二载发展,已成为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未来,大赛将持续优化升级,强化前沿导向,动态对接新兴技术赛道,引导创新实践紧跟科技革命步伐;深化产教融合,扩大校企共建基地规模,推动竞赛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将继续发挥信息学科特色优势,以大赛为纽带,构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良性生态,为国家和区域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据悉,近年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系列成果: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外围赛中荣获金牌;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中获评A+等级,持续位列前TOP1%。学校积极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实验室,牵头建设华北五省机器人大工程平台虚拟教研室,持续提升产教融合质量。依托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学校为参赛队伍提供标准化场地、专业技术支持与全面后勤保障,赢得各赛区高校的广泛好评。赛事期间,学校还同步举办了“人机共美,智绘新篇”美育成果展与科技创新成果展等活动,营造出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责任编辑:范雪 毕若旭
流程编辑:侯歆钰
原标题:第十二届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开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