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大风降温,寒潮预警。11月15日,我国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已正式开启,能源保供也步入迎峰度冬关键期。记者获悉,、已全面开启冬供模式,全力筑牢冬季温暖屏障。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储气库协同发力,提升天然气管网储气调峰和应急保障能力。图为长庆油田榆37储气库。企业供图作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供应企业,中国石油全力以赴完成天然气冬季保供任务。数据显示,11月以来,中国石油日均向国内供应天然气近7亿立方米,同比增幅8.5%,最高日供气量7.35亿立方米;安排7座储气库采气,日采气量近2000万立方米。
“今冬明春供暖季,安排天然气保供资源量同比增长3.7%,约占国内供应总量的六成以上。”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冬供筹备阶段,公司所属京唐LNG公司已陆续接卸6船共计48.6万吨LNG(液化天然气),截至11月9日,唐山LNG接收站总库存已达86%以上,能源“粮仓”液位逐步上升,确保冬供期间“接得进船、储得下液、输得出气”,为保障首都今冬调峰供气奠定坚实基础。
11月15日,国内最大天然气生产基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当日的天然气产量提升至1.35亿立方米,较月初增加300万立方米以上。依托“产输储”全链条协同发力,长庆油田正将地下数千米的清洁能源,稳定输往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为下游用户冬季取暖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员工坚守天然气生产一线,全力做好冬季保供。企业供图据悉,作为冬季天然气保供的“压舱石”,长庆油田每年贡献着全国20%以上的天然气产量,已连续三年实现500亿立方米以上稳定增长。
严寒是大考,保供是担当。不仅仅在长庆油田,在资源供给方面,中国石油各大油气田也在加快增储上产步伐:西南油气田安岳气田、川南页岩气田等主力区块持续稳产上产,能源“粮仓”愈加丰盈,以日产气1.48亿立方米的充足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用气高峰;大庆、吉林、冀东、华北等油气田,也通过精细地质研究、优化生产组织、加快新井投产,应对用气高峰。
储气库作为调峰保供的“压舱石”,目前也已全面进入注采平衡阶段。11月10日,我国最大的储气库——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正式“开仓放粮”,超过500万立方米天然气汇入管网,通向千家万户。中国石油辽河储气库群创下库群最长注气周期纪录,为东北和京津冀地区天然气稳定供应巩固储备根基。
今年,中国石化地热供暖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达1.26亿平方米。企业供图今冬供暖,还注入了更多“绿色动能”。11月15日,中国石化已全面启动地热供暖服务,覆盖全国11个省(直辖市)的70余个市(县、区),可为超过120万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据了解,本供暖季中,中国石化地热供暖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达1.26亿平方米,创历史新高,一年可减排二氧化碳近620万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