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抗衰别只盯“掉秤”


  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李保健

  “中老年抗衰减重,核心不是‘掉秤’,而是减少脂肪、保住肌肉、提升体能。”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体育运动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古剑雄的观点,打破了不少人对老年健康的认知。

  健康减重“三位一体”

  “真正的健康减重是系统工程,要实现3个目标:精准减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保留甚至增加肌肉、提升力量耐力与平衡能力。”古剑雄提出,健康减重需遵循三大核心原则:营养与运动协同、每周减重0.5-1公斤的温和节律、个体化与持续性。

  营养是减重抗衰的核心,其中,优质蛋白质更是肌肉合成的唯一原料,能有效对抗减脂期肌肉流失、增强饱腹感。古剑雄认为,健康成年人需按每公斤体重1.2-1.6克摄入蛋白质,每餐保证20-30克,均匀分配至三餐。

  “同时要创造温和能量缺口,这样才能把多余的脂肪减掉。需要减重的话 ,每日减少500大卡热量摄入,且总热量不低于基础代谢率。”古剑雄建议,饮食上需戒断添加糖、含糖饮料、精制碳水(白米白面)和不健康脂肪(油炸食品、肥肉),多选择全谷物、每日超500克的蔬菜及适量低糖水果。

  运动上则以抗阻训练为主,“抗阻力量训练是健康减重的非药物核心,能向身体传递‘必须保留肌肉’的强烈信号。”古剑雄建议,老年人每周需进行2-3次非连续日的抗阻训练,每组8-12次(至力竭前),完成2-4组,可选择哑铃、杠铃、弹力带或坐姿站起、靠墙俯卧撑、徒手深蹲等自重动作。 有氧运动则是燃脂助力,每周3-5次、每次30-45分钟(累计超150分钟),快步走、游泳、水中行走、固定自行车都是适宜选择,强度以“能说话但不能唱歌”为准。

  警惕老年衰弱

  “很多老年人看似‘清瘦’,却可能面临衰弱风险。”古剑雄介绍,衰弱是骨骼肌量与功能同步丢失导致的综合征,核心表现有五项,符合三项即可诊断:非刻意情况下体重每年下降超3公斤或5%、自述乏力感、男性握力低于22公斤(女性低于14公斤)、男性步速低于39米/分钟(女性低于36米/分钟)、活动量下降易疲累。衰弱的危害远超想象,会让跌倒骨折、失能、住院及死亡风险显著增加2-3倍,还可能伴随抑郁、社交退缩形成恶性循环。

  而单纯节食减重会加速肌肉流失,导致“瘦了却更虚”,成为“跌倒→骨折→失能→住院→死亡”链式反应的开端。对此,古剑雄提出预防老年衰弱的运动“四基石”:抗阻力量训练(每周2-3次,对抗肌少症)、平衡与灵活性训练(几乎每日进行,防跌倒)、有氧耐力训练(每周3-5次,提升心肺)、功能性训练(模拟捡物、上下楼梯,转化为自理能力),四者缺一不可。

  本版统筹: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