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来源:央视网 | 2025年11月15日 20:27:18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深圳南山,灵巧手五年间打破触觉传感器“卡脖子”壁垒,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年轻创造者,正全力让这双“中国创造的智能之手”搭载到更多机器人上。来看11月15日的《一线见闻》。

当记者来到位于深圳南山区的这家机器人企业时,实验室正在开展机器人灵巧手的基础技能培训。

实验室另一角,新一代灵巧手已能熟练完成拧灯泡等精细任务。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是指尖数千个传感单元的协同发力。
工程师告诉记者,让机械手拥有“触觉”是实现精准操作的关键。这双能感知温度、湿度、材质乃至力的方向的灵巧手,凝聚着团队五年的“死磕”与坚守。

五年前,触觉传感器还是国内技术“无人区”,作为机器人产业关键零部件,曾是“卡脖子”难题,单片零售价一度超10万元。为突破瓶颈,“十四五”期间,国家围绕多模态感知、仿生执行器等关键技术攻关,先后出台多项扶持政策,还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投入超30亿元专项支持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化替代。正是有了这样的支撑,企业得以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如今,这项技术实现100%国产化,价格降至199元起——五年前买一片传感器的钱,如今能装备一套灵巧手。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公司原有的休闲午餐咖啡角,如今已成跨部门协作的“脑力激荡区”,遇到技术难题时,年轻的工程师们就会聚在这里,合力攻坚。

别看这些年轻人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如今他们都已成为行业里的行家里手,面对镜头,从容自信。
从几个人的初创团队到如今超600人规模,从技术空白到定义行业标准,灵巧手的成长轨迹正是这群年轻人的奋斗缩影。目前,他们的产品已服务上千家企业,远销欧美,覆盖先进制造、高端装备、医疗康养等多个领域。

这家企业的创新突围并非个例。如今在深圳,完备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圈已然成型,上下楼即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十四五”期间,深圳机器人累计专利申请量达7.8万件,居全国首位,人形机器人企业国产化率超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