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青蓝”护航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


(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采访组   深夜的琼州海峡静谧安详,警灯闪烁,一艘执法艇划破漆黑的水面,在海面上激起朵朵浪花。这是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水上海岸派出所日常巡逻场景。   水上海岸派出所主要负责整个琼州海峡南侧海口175.46千米的海岸线巡控任务。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陆续落地,海上治安、港船管理、岸线防控等一系列挑战接踵而来。水上海岸派出所作为环琼州海峡、北部湾反走私防线的“桥头堡”,多措并举筑牢反走私屏障。   “海南自贸港建设蓬勃展开,开放与风险并存。”10月14日,海南省打私办专职副主任、省公安厅反走私和海岸管理总队总队长娄健民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定于12月18日正式启动,面对日益复杂的反走私形势,省公安厅(省打私办)认真锚定全岛封关运作“一号工程”,按照“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要求,以创建高度开放条件下的全国最安全地区为目标,构建“强化源头管控、提升智慧防控、加强专业打击、出岛环节防控、加强综合治理”反走私闭环防控机制,打造“打、防、管、控、宣”一体化反走私综合治理体系,全力建设安全有序、风险可控的自由贸易港。

立体防控

  10月14日上午9时30分,《法治日报》采访组一行来到海口新海港码头,只见海口市公安局新海海岸派出所与新海港反走私综合执法站民警正在开展反走私宣传活动,向市民游客普及离岛免税政策。   当前,新海海岸派出所与新海港反走私综合执法站以“所站融合”的模式实战化运行,构建“海陆空”立体防控网。   海南岛四面环海,海岸线长,港岙口多,各类船舶基数大、分布广。为筑牢反走私前沿阵地,由省委政法委牵头、省公安厅具体实施,在全省12个沿海市县建设64个反走私综合执法站,实现对沿海岸线闭合管控。   “我们创新推行海岸派出所和反走私综合执法站‘所站融合’工作模式,将反走私综合执法站监控组、巡逻处置组分别融入海岸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社区警务队,做到业务融合,相互支撑。”娄健民说。   日常工作中,全省各反走私综合执法站人员结合辖区港船岸线特点,运用各防控支撑系统开展辖区24小时监控值守。采取步巡、车巡、船巡、无人机巡、视频巡等方式,严格落实查港查船、出海船舶报备、岸线巡查等制度,有效封堵“非设关地”漏洞。   省公安厅反走私和海岸管理总队坚持“陆海统筹、以岸控海”思路,全方位打造全省涉海船舶标准数据库,连续两年开展加强涉海涉船基层基础工作专项行动。   琼州海峡是进出海南岛咽喉要道,也是反走私斗争前沿阵地。针对琼州海峡地理特点和反走私形势,海南加强船舶、货物和人员检查,实现“无感通关、有感管控”,有效阻断走私物品港口流通渠道。   省公安厅反走私和海岸管理总队加快“水上快反”专业力量建设,通过整合优化特警警力,配备先进执法艇、无人机等装备,完善智能监控系统,构建“陆海协同、职能互补”防控格局,构建琼州海峡反走私“海陆空”立体化防控体系。        

多元共治

  作为自贸港核心引领区,海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反走私工作,今年6月海口市公安局增设反走私支队。同时,强化港航公安、海关缉私打击力量联动执法,健全市场监管、邮政等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免税经营主体常态开展走私风险态势研判、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反走私是一场人民战争。海南省打私办坚持宣防与打击并举,执法与普法同行。聚焦海南离岛免税政策优化等政策落地实施,推进反走私宣传进港口(口岸)等“六进”活动,构筑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反走私综合治理新格局。   严防严查严打,筑牢防控堤坝。海南省公安厅(省打私办)发挥反走私组织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能作用,会同海关缉私等职能部门,深入开展“护航”系列联合专项行动。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建立“公安+缉私”工作机制。在“护航2023”“护航2024”联合专项行动历次考核中,海南省及四个专班均位列第一。   海口海关坚持“智慧+信用”,提升监管效能。建设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开发“零关税”、加工增值、离岛免税等智慧监管场景,充分运用新技术和智能装备设备,打造海关智慧监管体系,实现自动化监管、智能化预警。推动建立“二线口岸”信用通关制度,持续完善关地协作配合机制。   10月23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反走私案件审判工作专题培训班在三亚举行,邀请海口海关党委书记、关长高瑞峰作专题授课。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戴军,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秘书长杨剑华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   10月24日,在琼粤桂法院反走私审判工作联席会议上,三地法院共同会签相关文件,建立反走私案件协作办理机制等。   此外,海南加强跨区域协作,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公安联动,开展联合巡逻、查缉及协查,完善琼州海峡打防联动机制。   “我们将创新防范和化解各类走私风险的举措,构建与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走私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反走私综合治理体系,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推进自贸港建设行稳致远。”娄健民说。

国门安全

  10月15日15时10分,来自新加坡的HU748和中国香港的CX310航班载着350余名旅客顺利抵达海南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他们成为今年首批来到海南的“200万+”出入境游客。   接取证件、人证对照、核对信息、盖章放行……记者在机场入境查验大厅注意到,海口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美兰边检站执勤民警为外籍游客卡迪克快速办理了边检手续,不到2分钟,他已通关入境海南。   在现场,经常往返新加坡和海南的旅客林決锦深有感触,连用“更便捷、更快速”来形容免签入境的感受。   随着免签政策持续优化升级,当前已有86个国家可免签入境海南,可适用免签政策主要包括双边互免、单方面免签,以及海南59国人员入境30天免签、港澳外国旅游团144小时入境免签和240小时过境免签、邮轮外国旅游团15天免签,海南免签政策总体保持全国最优。海南累计开通境外客运航线79条,“免签+直航”赋能自贸港释放“磁吸效应”,吸引了更多外国人来往海南。   “我们因地制宜推出系列通关便利措施,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海口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政委张圣说,在空港口岸,将查验通道由原来的39条增加至98条,推行网上受理口岸签证业务、过境临时入境许可与入境查验手续一次性办结等系列便利举措。在海港口岸,实行入出境船舶24小时“网上报检”,推出“邮轮随船办检”等勤务模式,保障大宗商品、鲜活产品、民生物资到港“零等待”、离港“零延时”。   风险防控措施持续深化,国门口岸更加安全稳定。海口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坚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推进“獴猎2025”“觅影”“以打促治创建平安口岸”等专项行动,强化“情指行”一体化运行,协同出入境管理部门深化打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和“三非”外国人治理。   “我们推动口岸软硬件设施建设,多批次开展压力测试,健全完善多部门协同共管机制,全省8个对外开放口岸和10个二线口岸边检查验设施已全部建设完毕,免签入境外国人离岛管理服务机制有效运行,研发建设并投入使用‘智慧口岸 数字边检’系统,各项封关运作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海口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党委书记、总站长王海兴说。   (本报记者:张国庆 邢东伟 宋胜男 张守坤 翟小功 刘子阳)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