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巍巍渤海之滨,拥有“津门老字号”称号的天津农商银行,迄今已走过七十五载春秋。从1950年身背挎包、脚踩泥泞的第一批乡村信贷员,到如今400家网点星罗棋布、数字金融触手可及的“新征程”,天津农商银行的成长年轮里,既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也镌刻着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精神血脉。
在天津农商银行宝坻中心支行,理财经理顾晓霞的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部“活历史”。2024年度天津农商银行先进个人的荣誉背后,是她三十一年如一日的深耕。1994年,她初入职场,面对算盘珠响、手工记账的岁月,既感新奇更知责任重大。最让她刻骨铭心的,是乡亲那句“信得过农信人”的质朴信任。为筑牢这份信任,她每日背着挎包跋涉于乡间小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当信用社上线工资代发系统,她亲自上门指导企业会计完成数百人工资造册,用专业破解难题。从手工记账到数字系统,从走村串户到理财规划,她始终坚信:金融服务不是冰冷的数字往来,而是以专业浇筑责任的温度传递。如今,她将半生经验淬炼成“三阶九步”帮带体系,手把手培养新人。她的徒弟们感慨:“顾老师教会我们的不仅是业务,更是金融薪火的传承。”
同样动人的传承故事,也发生在天津农商银行西青中心支行的安保一线。坚守岗位四十年的老党员付义纯退休之际,将一支磨得发亮的钢笔和一本字迹工整厚重的工作日志,郑重地交到安全保卫部年轻员工小王手中。日志里,消防设施的操作要领、火灾报警系统的研判秘诀、燃气安全的检查细节,条分缕析,无一遗漏。老付的“传帮带”浸润在点滴里:他会俯下身,亲手示范如何精准操作消防栓;他会驻足控制屏前,细致剖析每一个异常信号。他常说,安全保卫没有“大概”,只有百分之百的落实。这场“交笔”,交出的不仅是工具,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一丝不苟的信念和守护平安的初心;而年轻的小王接过的,是一份跨越时空的承诺。
走过75载春秋,如今,天津农商银行已成长为扎根津沽、扶农助小的金融主力军,拥有5800余名员工,下设400家营业网点,布设900余家金融服务站和900余家金融服务便民点,织就了天津市规模最大、触角最深的金融服务网络,是天津人民名副其实的“家门口的银行”。
从乡土中生长,在时代中革新。变的是技术与模式,不变的是深入血脉的服务精神。一支钢笔,一颗初心,正以最朴素的方式,书写着天津农商银行面向未来的时代答卷。 文 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