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图方便成为大隐患


(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陈相

  前不久,国家安全部披露数起公职人员泄密案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中,某涉密单位办公室主任孙某为求工作便利,擅自用手机拍摄机密级文件,并使用图文识别小程序将其转为电子文档,导致文件被自动上传至第三方服务器,最终遭不法分子打包倒卖。这一案例再次敲响了沉重警钟,深刻警示我们:在数字化办公日益普及的今天,为图方便而轻按快门、点击发送,稍有不慎便可能触及国家安全红线,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指尖泄密”的背后,是保密意识的全面松懈。作为涉密干部,孙某本应恪守保密纪律,却在“提高效率”的驱使下,将规章制度抛诸脑后,选择了一条看似便捷、实则危险的道路。这种图方便,本质上是对保密责任的漠视与对侥幸心理的纵容。特别值得警惕的是,现在一些干部仍错误地认为只要目的正当,手段不妨变通;只要未被发现,风险尚在可控范围。殊不知,正是这种对“便利”的片面追求,为涉密信息打开了通往互联网的后门。此类现象并非孤例,无论是为“快速传达”而拍照转发的教育系统干部胡某、张某,还是为炫耀公务员身份在朋友圈晒文件的新任干部蒋某,其行为本质如出一辙,都是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安全之上。

  更应引起重视的是,在数字化办公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图方便所带来的隐患正被急剧放大,呈现出链条化、不可控的新特征。孙某使用的图文识别小程序,表面是提高效率的工具,实则是潜藏巨大风险的数字黑洞。涉密内容一旦经其处理,就意味着信息脱离原有的保护体系,上传至第三方服务器,其控制权与管理权也随之转移。从拍摄上传到被恶意利用,一条完整的泄密链条悄然形成,而始作俑者却往往浑然不觉。数字化的便捷在此刻异化为泄密的催化剂,使涉密信息的传播速度与影响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

  守护国家安全,需要筑牢“思想+制度”的双重防线。首先要拧紧思想“总开关”,切实加强警示教育,让每一位公职人员从思想源头上彻底纠正“效率优先、安全让步”的错误观念,做到不该拍的不拍、不该发的不发。其次,要织密制度“防护网”,强化全过程管控,压实保密责任。从文件生成、传递、阅办到销毁,每个环节都应有明确规范与监督机制,确保涉密信息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同时还要搭建保密检查平台,对电子设备、网络传输进行实时监测,从源头遏制“指尖泄密”风险。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国家安全从来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次规范操作、每一次纪律坚守中。每一位公职人员特别是涉密干部都应将保密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心有所畏、行有所止的自觉守住保密底线,用实际行动守护国家安全的每一寸防线。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