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重要畜牧业生产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畜种资源。近年来,海北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产业“四地”建设为引领,把发展高原牦牛藏羊产业作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重要抓手,创新举措、担当作为,探索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高原牦牛和藏系绵羊产业发展之路,为青海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牦牛藏羊产业发展新格局。出台《海北州藏羊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全面实施牦牛、藏羊、青稞、油菜、饲草“五大产业”振兴计划,科技研发、种业振兴等10项农牧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门源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海晏被评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祁连被评为国家藏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刚察被评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海北成为全省最大的青稞、油菜、藏羊、冷水鱼供种基地,其中,青稞供种1.1万吨,占比达35%,油菜供种4000吨,占比达45%,藏羊供种1.2万只,占比达35.5%,冷水鱼鱼苗供种320万尾,占比达85%。
二、夯实基础配套,筑牢牦牛藏羊产业发展新支撑。整合各类资金近35亿元,加强农牧区水、电、路等基础建设。投资17亿元实施生态农牧业“九个一”配套工程,实现综合效益4.25亿元。建成饲草料加工储存及配送体系9个,饲草料种植面积达20.7万亩,活畜交易市场6个,累计交易活畜40万头只,屠宰加工厂7个,累计屠宰牛羊32万头只,有机肥生产加工厂10个,年产25万吨,冷链物流仓储基地10个,牛羊良种繁育基地10个,皮革及牛羊毛利用加工厂6家,牦牛藏羊养殖基地74个,规模达12.2万头只。全州农牧业设施化比重达99%以上,牲畜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36.5%,畜牧业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
三、突出龙头带动,打造牦牛藏羊产业发展新引擎。从政策、制度、资金等方面精准发力,培育州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5家,研发牦牛肉干、牦牛奶酒、牛绒衫、传统藏服等精深加工产品41类。落实牛羊出栏奖补资金2050万元,2024年以来累计出栏牛羊309万头只,在全省首创环湖藏系羊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工作,藏羊、牦牛保险补贴实现全覆盖。探索“农牧+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研发蕨麻、火焰蔘、牛羊多肽类产品、穆胶糕等“药食同源”健康产品142种。2024年,藏羊产值达10.95亿元,全州有1.7万户农牧民通过参与牦牛藏羊产业实现稳定增收,人均年增收达9461元。
四、注重品牌打造,激发牦牛藏羊产业发展新活力。打造“祁连山下好牧场”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三品一标”生产基地20个,研发系列产品1085种,全州2930万亩草原、216万头只藏羊牦牛、1.42万亩耕地通过有机认证,“祁连藏羊”“祁连牦牛”等24个农畜产品获评全国名特优新产品,“门源小油菜籽”“祁连藏羊”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祁连、刚察藏羊肉、祁连牦牛肉成功通过香港STC认证,“祁连山下好牧场”“百里花海蜂产品”公用品牌入选2025年度“黄河名品”。建立健全州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199万头(只)牦牛藏羊实现原产地可追溯管理。
五、强化科技支撑,增强牦牛藏羊产业市场竞争力。实施种业振兴和品种净化行动,制定《海北州高原型藏羊保护条例》,祁连牦牛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现场核验,“祁连羊”正式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全省首家藏羊研究院落户祁连,投资近2亿元建成青藏高原地区唯一的市(州)级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与中国农科院等18家科研院所深化合作,培育科研推广点40余个,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奖项22项。推广藏羊“两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高繁技术,“多胎藏羊”育种水平处于全国领先。
六、拓宽输出路径,扩大牦牛藏羊产品销售覆盖面。拓展国内外市场,省外开设“三地百柜”50家,与山东省和对口央企建立消费帮扶机制,2023年以来,全州农畜产品省内外销售输出总额达到10.63亿元。“祁连藏羊”直销澳门,门源蜂蜜出口日本、香菇菌棒出口韩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808万元,创历史新高。借势“青超联赛”“青洽会”等强化宣传推介,在西宁开设直营店28家,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形成“省内互销有力、跨省拓展迅速、跨境突破显著”的立体化市场格局。
当前,海北在推进牦牛藏羊产业优质发展中仍面临基础配套相对薄弱、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品牌效益发挥不明显等短板瓶颈。2025年10月10日,海北州组织召开推进高原牦牛和藏系绵羊优质发展座谈会,省内外专家教授围绕高原牦牛、藏系绵羊产业优质发展开展座谈交流,帮助海北分析短板弱项,明确方向路径。我们将围绕“三个走在全省前列”使命任务,持续推动高原牦牛和藏系绵羊产业优质发展,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大力推广科学放牧、异地借牧、划区轮牧等生态养殖模式,推动“牧养结合”“草畜联动”循环发展。引导农牧民优化和改变传统养殖模式,推进畜牧业资源有序流转。加快培育一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开发牦牛肉干、藏羊分割肉品、冷链预制菜等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牦牛奶、骨、血、皮毛、绒等系列产品,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加工转化率。
持续擦亮“祁连山下好牧场”区域公共品牌,推进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积极拓展海内外高端消费市场,确保“绿色、有机、安全、优质”成为海北畜产品的鲜明标识。用好用活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和四县国家级产业园区,加强与省内外科研机构、涉农院校、科技型企业的科研攻关合作,强化牦牛、藏羊遗传资源保护,推动海北品种资源有序开发。
积极探索“牧旅结合”“牧文融合”等新业态,发展草原观光、牧区体验、民俗文化展示等特色项目,实现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利益链共享。持续深化联农带农机制,推广“保底收购+分红”“订单牧业”“托管代养”等模式,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体。借助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帮扶平台,持续拓宽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作者为海北藏族自治州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