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转自:中国电力新闻网
——从四川德阳看我国能源装备自主创新“重器矩阵”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杜敏
四川德阳,制造出全国70%的气电机组、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这其中有一批叫得响的世界首台、全国首套。11月6日,“十四五”工业成就看四川——2025全国经济媒体社长总编四川行深入重装之都德阳装备制造一线,在我国能源装备自主创新的“重器矩阵”中,读懂何谓“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重在技术含量。曾经,重型燃气轮机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其设计制造技术长期为国外所垄断。如今,集团以十年磨一剑的坚韧,凭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彻底改写了历史。
记者了解到,目前,承载着几代装备人梦想的“争气机”首批机组已累计安全运行超10000小时,10台订单密集落地。以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技术为核心,东方电气集团旗下核心子企业东方汽轮机,开启了产品谱系化布局,不断拓展燃气轮机产品的“版图”——向上拓展打造200兆瓦级G200燃气轮机,向下研发15兆瓦级G15燃气轮机和G15H纯氢燃气轮机。
在东方汽轮机建成的国内技术最先进、产能最大的燃气轮机智慧制造基地,9条智慧产线、300余台主要加工设备正高效运转。这里数控化率超过70%,实现了从总装到汽缸、叶片、转子等全环节自主制造,构筑起中国燃气轮机产业的制造基石。
其中,高温透平叶片制造堪称燃气轮机制造中的“精密工程”。“薄薄的一块叶片,生产过程需历经9大环节共计100多个工序,且加工精度要求小于头发丝的十分之一。”东方汽轮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攻克这一难题,东方汽轮机深入研究精密铸造,建立起批量生产标准。
走进叶片加工无人车间,眼前,AGV小车、、数控加工中心等一系列智能设备,在数据驱动下智慧运行。生产、存储、搬运、检测环节按照软件系统预制指令自行完成。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可以实现24小时无人干预连续加工,毫秒级精准定位,40秒内智慧供料,加工精度达到0.03毫米,质量合格率达99%,人均效率提升650%。
“大国重器”更重在其守护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担当。创新不止于燃气轮机。2022年,东方汽轮机研制的用于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厂的核电汽轮机组投入商用;同年,投运全球首个二氧化碳+飞轮储能示范工程,形成了火电、燃气轮机、核电、工业透平以及新能源的多电并举产业格局。
从“卡脖子”攻关到自主可控,从追赶到领跑,同在德阳的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在高端成套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基础零部件方面的成就更是颇有分量。
坚定关键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的决心,扛起“技术报国、装备世界”的使命担当,国机重装研制成功世界首台500兆瓦级冲击式水轮机转轮中心体锻件,世界首套CAP1400核电机组主管道……60多年来,围绕高端大型铸锻件和成台套装备,国机重装为能源、石油等重要行业提供系统的制造与服务,有力支撑了“国和一号”“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白鹤滩、乌东德、长龙山水电机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需求。
装备制造企业创新的步伐已迈向国际舞台。以国机重装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柬埔寨开发的上达岱抽水蓄能电站为例,这座总装机容量1000兆瓦的绿色工程,将极大提升区域电网调峰能力,为东南亚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从突破垄断到自主可控,从单一产品到产业链协同,装备制造业筑牢了端稳能源饭碗的国家力量。正如国机重装相关负责人所言,“牢牢把握关键核心技术才是企业敢于参与竞争的底气和底牌。”
责任编辑: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