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北京共备案养老机构608家,床位数已达10.9万张。养老院的生活到底什么样?许多老年人对此十分好奇。为此,今年“敬老月”期间,民政部门首次组织十余家优质养老机构开展开放体验活动,邀请市民走进养老机构参观体验,一些养老机构还推出了短期试住服务。老年人试住的效果如何?记者进行了探访——

在老年福养老服务中心,张自忠老人和工作人员相处融洽。

在幸福里养老中心,崔中文老两口展示食堂菜单。
探访地点 幸福里养老中心
养老院照顾我们,就像托儿所阿姨对孩子。
“咱俩可算找到地方了。”经过三天两晚的试住体验,年近八旬的崔中文、刘志荣老两口在幸福里养老中心找到了“新家”。
幸福里养老中心位于丰台区五里店街道油泵厂社区,是一家三星级养老机构。崔中文老两口都是油泵厂的老职工。如今,厂子搬走了,但老两口依然住在油泵厂家属区,对这里的一草一木感情深厚。
“我们属于‘二次退休’,给姑娘看了十几年孩子,现在孩子大了,我们就回到了老地方。”刘阿姨说,孙辈长大了,女儿一家搬去云南定居,他们老两口也到了需要考虑在哪儿养老的年纪。云南虽然四季如春,但老两口却不愿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北京。“那里的生活我们不太习惯,连个认识的人都没有。”于是,老两口把眼光放到了家附近的“幸福里”。
对于这家养老机构,老两口并不陌生。“幸福里”院外设有养老助餐点,每到饭点儿,社区里的老人就会在这里排队买饭,他们是这里的常客。一天,工作人员向老两口提到幸福里养老中心正在开展免费试住体验活动,两位老人欣然前往。
幸福里养老中心的试住体验是三天两晚,住宿费、餐费全免,老人不需要承担任何费用。在这里,老两口体验到了不一样的养老生活。“从院长到工作人员,每个人都很热情,对老年人都很耐心,就像托儿所的阿姨对孩子一样。我们就是‘老小孩儿’。”刘阿姨一席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平时话不多的崔中文也有自己的体会。试住期间,一件小事让他印象深刻。“一位老人不知什么原因咳了两声,工作人员就赶紧过来,又是递水,又是拍背,让我看得特别感动。”崔叔叔还提到,工作人员给坐轮椅的老人泡脚,给老人穿袜子穿鞋,不怕脏不怕累,这些点点滴滴,让他和老伴决定,就在这里养老了。
“很多来参观体验的老人都说,我们这里有家的感觉。”幸福里养老中心副院长刘梓威介绍,中心设有医务室、康复理疗室以及认知症专区、安宁疗护区,设施齐备,深受老人欢迎。“敬老月”期间,共有12位老人参加免费试住体验,其中5位老人体验结束后当即决定入住。

在幸福里养老中心,老人参与数独活动。
探访地点 老年福养老服务中心
有专业护士陪护,我住在这里很安全。
在北京市514万常住老年人口中,99%以上的老人都是选择居家养老,只有不到1%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但是,养老机构推出试住服务后却吸引了不少老人参与体验,甚至有老人改变了原有想法。
在石景山区模式口西里的老年福养老服务中心,不难找到答案。这家养老机构已经运营了20多年,前段时间进行了装修改造。今年6月重新开业,目前入住率已经达到90%。
“我们有专业的护士,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就一门之隔,看病、开药都很方便,尿管胃管也都能换。”运营方北京康养石景山项目团组经理贾伟杰介绍,除了“医养结合”,中心还有许多优势:环境优美,每个房间都有阳台;交通便利,模式口地铁站出来便是;国企背景,服务质量有保障;价位亲民,平均收费每月5000元左右。因此,“老年福”推出试住服务的消息一传出,就有许多老人前来咨询。
94岁的张自忠老人曾由儿子开车带着考察了多家养老院。一走进“老年福”的院子,他就喜欢上了这里。“周围还有山,环境好、空气好……”老人说。为了让他的饭菜更可口,养老院的负责人带着两位厨师专门上门征求意见。而老人也“不客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天冷了,粥里可以放些铁棍山药。我牙口不好,还可以蒸一些红薯南瓜。”
让老人感触最深的是,养老院里安全有保障。一次,他血压突然飙升到190,护士小梁发现异常后立即联系社区卫生服务站,没一会儿就为老人拿来了所需药品。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也联系了老人家属,告知老人的情况。4小时后,老人的血压恢复正常,家属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人老了有病,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小梁她们,我住在这里很安全。”他说道。
在老年福养老服务中心,入住的老人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最年长的已经101岁。此外,院内还开展了“代际融合”试点工作,招募青年志愿者入住,开展情感慰藉、科技助老等服务,让这家养老院充满欢声笑语。“我们也希望通过开展试住活动,让更多老人能够走进养老机构参观体验,增进对养老机构的了解。”贾伟杰说。
服务试新
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健康状态
今年“敬老月”期间,一些新开业的养老机构也纷纷推出试住服务,邀请老人前来入住体验。其中,不乏一些公建民营的机构。
公建民营,是指政府通过承包、委托、联合经营等方式,将政府拥有所有权但尚未投入运营的新建养老设施运营权交由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运营模式。作为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海淀区清河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今年“十一”后才开始收住老人,但也吸引了不少老人前来参观体验。
“我们是一家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一楼是社区餐厅和老年学堂,二楼三楼是养老床位。”清河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郭翠介绍,因为是社区嵌入式的养老机构,每天前来参观的社区老人特别多。为了让老人能够深度体验,他们特别推出了床位费半价试住一个月的活动。
作为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中心的定位是普惠型。“我们的床位费在2400元到3000元不等。”郭翠介绍,试住活动开展以来,很快就吸引了3位老人试住,其中两位决定继续住下去。虽然收费并不高,但中心的设施是中高端养老机构的水准。记者看到,每个老人的房间都设有卫生间,还安装了智能养老设备,家属可以通过手机实时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态。“通过试住,老人和家属可以体验养老机构的服务,打消疑虑。”郭翠说。
朝阳区的恒爱吉星养老院,同样是一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今年8月份才开始运营。这是一个“小班制”的养老机构,一共有30张床位。“我们把更多的空间都留给了老人,采取‘小班制’也是为了给老人提供更精细的照顾。”院长金学萍介绍,为了让老人了解这种养老模式,他们特地推出了3天试住的活动。老人只需承担每天100元餐费,就可以试住养老院。
新开业的养老院,老人会不会有顾虑?金学萍说,公建民营的性质,消除了许多老人对于新开业的养老院的疑虑。目前,第一批试住的老人反馈都还不错,而他们的试住活动也将持续到11月15日。
观念更新
养老院让子女安心老人舒心
今年“敬老月”期间,北京市民政部门组织优质养老机构集中开展开放体验活动,并鼓励养老机构面向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短期免费或低偿试住服务。试住服务重点面向失能、半失能等照护需求突出的群体。试住期间,养老机构安排专人讲解入住流程、收费标准及个性化照护方案,帮助老年人及家属解决“选择困难”。
当前,虽然绝大多数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但通过对养老机构的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也在发生改变。有的老人在参加试住之后,虽然没有决定马上入住,但是对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对比也有了直观感受。
“居家养老得有一定条件,身体健康的话还可以。如果动不了了,让子女天天照顾恐怕不太现实。”家住丰台区的80岁老人王小苑身体还很硬朗。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和老伴也不得不重新考虑哪种养老方式更适合自己。
“子女没时间,请保姆又不太放心。”老人说,养老院是一个温暖的大集体,有更专业的服务,还能认识一大群朋友,能够让晚年生活更安心一些。“机构养老可能是必须经历的阶段。”他说,有一些亲戚朋友已经住进了养老院,他们都被照顾得很好。
“住养老院并不是子女不孝顺。”老人说,通过试住,他惊喜地发现,现在的养老院跟以前已经大不一样了。本报记者 王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