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经纬交织育英才 服务北疆谱新篇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引领为经线,以地理学科特色为纬线,以“知行合一”的地理实践为导向深化育人效能,精心构建“经纬交织·知行合一——‘党建引领、学科赋能、实践深化’”的地理特色育人新体系,培养大批心怀“国之大者”、具备地理视野、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

党建为经 筑牢育人根基

  学院以“扎根北疆、服务边疆、用好区位、突出优势”为特色,形成党的领导“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党建工作经纬网。通过成立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全领域,实现地理学育人场景有机统一;组建“师生党员科研先锋队”,聚焦地理课题,让党旗在教学科研一线高高飘扬。

  学院荣获全区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内蒙古师范大学“标杆院系单位党组织”、教工第一支部获2024年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研究生党支部被评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样板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先后2次被评为校级“先进党支部”。

学科为纬 彰显强大优势

  学院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构建了“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建设紧密围绕自治区“五大任务”,聚焦蒙古高原区域特色,系统凝练了“自然灾害与生态安全”“资源环境遥感监测与模拟”“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及“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等学科方向,形成以区域服务为导向的特色科研体系。地理学一级学科获批自治区第二轮“一流拔尖培育学科”,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获评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学科实力持续稳居自治区高校前列。

教学为基 打造“金课”体系

  学院创新构建“课程思政+专业实践”特色课程体系,系统梳理各专业思政元素清单,推动“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学”等核心课程申报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借助AI技术与GIS软件,打造内蒙古自治区红色地理路线平台,创新“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路上的思政课”育人模式;建设“地理思政案例库”,形成标准化教案模板,近5年获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持续深化地域融合,将“北疆文化”融入专业教育,打造“内蒙古地理”品牌课程,形成“以地理知北疆、以北疆强思政”的育人新范式。

科研为翼 赋能北疆发展

  学院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推动科研工作与国家生态战略、自治区“五大任务”深度融合。近5年,学院围绕学科领域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1项,总经费近8000万元,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2024年,学院牵头承担首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集成技术示范”,自治区首个防沙治沙重大科技项目。依托“国际蒙古高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开展蒙古高原地理合作研究,承担国际地理合作项目3项,举办国际学术会议5次,编纂《蒙古学百科全书·地理卷》,推动“地理智慧”走向国际。

育人为本 北疆硕果满枝

  学院持续打造“地理思政微课大赛”“红色地理研学方案设计赛”等品牌活动,依托“时光于地理经纬中穿梭”教育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开展野外实地考察与地理科普宣讲,引导学生“讲好中国地理故事”,实现“知行”深度融合。近5年来,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银奖2项、铜奖5项,在全国及自治区级地理专业竞赛中累计获奖70余项,充分彰显了卓越的地理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育人成效广受社会认可。

  经纬交织,绘就育人蓝图;初心如磐,续写服务华章。学院将不断深化“经纬交织·知行合一”育人体系,不断创新育人模式、提升育人质量,致力于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为服务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李雨薇 长安)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