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近日,太湖生态治理工程迎来重大进展——常州市武进区太湖生态清淤三期项目正式进入出泥阶段。该项目作为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通过科学清淤与系统性生态修复,显著改善竺山湖区域的水生态环境,为太湖安澜和生态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进入湖区工程一标段现场,一艘大型环保绞吸船正在湖面作业。该船每小时清淤量达390立方米,能够高效、精准地吸除湖底沉积多年的污染底泥。据悉,本次清淤范围覆盖武进太湖蓝藻聚集及沉积区域、水华易发区域,清淤面积达7.27平方公里,总清淤土方量约151.3万立方米,预计工期15个月。目前项目已正式出泥,计划于年内完成主体清淤工作,后续将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工程。
与传统清淤方式相比,本次工程采用的环保绞吸船极大限度减少了底泥扰动和污染物扩散,有效防止二次污染。清出的淤泥通过全封闭管道输送至雅浦港南岸固化场,经板框压滤脱水处理后,全部外运至规划弃土区进行安全处置,实现了淤泥“从出土到归土”的全流程管控。
除了清淤工程,工程还突出生态修复和系统治理理念。计划在两处主要入湖河口建设流泥捕获槽,拦截沿岸流入的悬浮泥沙。同时,计划实施水生植被恢复工程,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旨在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
太湖底泥污染物检测数据显示,本次生态清淤工程预计可削减总磷1373吨、总氮794吨、有机质1.8万吨。清淤后,湖区底泥中有机质和营养盐含量将显著降低,从源头上遏制“湖泛”发生几率,缓解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为后续水生态自然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太湖生态清淤不仅是改善太湖水质的关键举措,更是推动太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自2023年武进率先在省内开展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工程以来,已陆续完成了一期151万立方米、二期200万立方米的湖体生态清淤工作。
太湖的清,关乎区域发展的底色。自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以来,武进区累计投资额超过100亿元,坚持“三三协同”治理理念(陆域、近岸带、湖体治理“三协同”,工业、农业、生活面源污染防治“三协同”,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协同”),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三年来,武进太湖流域水质持续改善,总磷、总氮等关键指标浓度稳步下降。2025年1—10月,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88.2%,太湖湖心区、椒山水质均稳定保持在Ⅲ类;太湖武进水域总磷浓度同比下降4.8%。滆湖在2024年水质历史性突破至Ⅳ类的基础上,水质持续改善,今年1—10月总磷浓度0.096mg/L,同比下降2.0%。如今,漫步在武进的太湖沿岸,一幅“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扑面而来。
陈柳敏 吴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