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环节 压时限 优体验大通县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升级


本报讯(记者 师晓琼)今年以来,大通县聚焦群众“多地跑、多次跑”问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推动政务服务从“属地办”向“跨省办”“极简办”转变,不断实现材料更简、流程更优、效率更高。

据介绍,大通县坚持“能减尽减、便民高效”,推动政务服务从“多环节”向“极简办”转变。全面清理无法律法规依据的申请材料,推广电子证照应用,实现纸质材料免提交,低保、就业补助等7项高频事项申请材料由31份压减至14份。设立“一窗受理”服务窗口,优化升级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布局,推动窗口集成、流程再造,减少群众跑腿次数和重复提交材料。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受理时限由45天压缩至35天,服务效率显著提升,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同时,推动政务服务从“属地办理”向“跨省通办”转变,依托政务服务平台设立“跨省通办”专区,开展上线异地就医备案、户口迁移证明开具等高频事项,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同步设立专窗,实行“收受分离”模式,专窗负责流转协调、异地办理,实现“一地受理、全程服务”。与协作地区联合制定高频事项办理标准,统一申请材料、审核流程和办理要求,有效破解群众“多地跑、重复跑”难题,切实提升跨区域办事便利度和群众获得感。

此外,推动政务服务从“人工办”向“网上办”全面升级,依托政务数据平台打通部门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互认。开发事项预审核系统,自动比对、智能校验,大幅压缩人工复核时间。构建“政务自助终端+政银合作+青松办APP”多元服务体系,融合智慧服务与人工辅助,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优化系统流程,简化操作界面,有效解决群众办事操作烦琐问题,提升线上服务便捷度和体验感。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