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新海派”数智时代设计教学研究学术会议在沪举行


(来源:上观新闻)

11月8日,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举办,以“跨界·融合”为主题的第二届“新海派”数智时代设计教学研究学术会议在沪举行。会议聚焦数智时代背景下设计学科面临的深刻变革与发展机遇,汇聚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天津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及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设计教育的范式重构与未来路径。

数智技术正推动设计学科突破传统“艺术+科技”的二元框架,向“智能+设计”的融合体系演进。随着学科边界持续消融、交叉融合日益深化,设计正从单一领域走向跨域协同。AI技术的深度融入、智能平台的建设、教学场景的革命性变革以及产教融合生态的构建,表明未来设计教育将更加注重技术赋能、跨界协作与社会价值创造。

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从春说,推动“新海派”文化基因与数字智能技术的深度结合,一方面要运用人工智能为设计创新注入强劲动能,推动传统设计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另一方面,要深挖“新海派”文化资源,在数智语境下赋予海派设计新的时代内涵,使技术与文化相得益彰,创造出兼具科技前沿性与文化独特性的“上美特色”。

在上午的“设计学科发展趋势”主旨报告环节,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同济大学长聘教授范圣玺剖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为设计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指出教学目标需要聚焦高阶思维的培养,坚持人本主义立场。在他看来,会议以“新海派”立足城市发展,对探索设计教育新范式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常丹妮阐述了如何以智能技术为驱动,将数据思维与前沿能力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跨学科重构。东华大学林峰教授结合学校实践,展示了如何通过“设计+X”学科群,构建从艺术学延伸至工学、人文社科的立体化交叉网络。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杜守帅介绍了上美设计学科在“新海派”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将AIGC等智能技术从辅助工具提升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核心理念,并通过产教融合在真实产业场景中锤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天下午,会议分别围绕“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与“专业建设与课程设计”展开深入研讨。木马设计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丁伟以《AI设计,一场面向未来的系统性重构》为题,为教学中如何培养能适应AI时代的“超级个体”与新型组织架构的设计师,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指引。丈山造园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弘毅提出“在AI时代坚持手工价值”的观点,引发对于人与AI关系的思考。天津大学环境设计系主任赵伟则探讨了跨学科实践中,环境设计专业的创新潜能与多元的发展可能。

会议同期,还举办了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特色课程展与第十届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上海赛区优秀作品展。

原标题:《第二届“新海派”数智时代设计教学研究学术会议在沪举行》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张熠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