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物流双向提速赋能实体经济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规模“升”10%, 成本“降”49亿元

四川物流双向提速赋能实体经济

新闻多一点

什么是社会物流总额?

社会物流总额是指一定时期内,通过物流服务送达最终用户的全部物品价值总额。其是衡量物流需求的重要指标,按照物品的初次来源分为、工业品、外部流入货物、再生资源、单位与居民物品五大类别。

一端连接着生产制造,一端连接着市场消费,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也是衡量经济运行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11月8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四川经济运行平稳,物流规模持续扩张,物流运行效率保持稳定。从具体数据来看,前三季度全省社会物流总额763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1%,较2024年的比率下降了0.1个百分点。物流业运行“一升一降”,说明了什么呢?

整体同比增长一成

两项物流总额均达“万亿级”

“从数据中可看出,前三季度四川工业品、外部流入货物的物流总额均为‘万亿级’,这说明在经济结构调整关键期,物流规模持续扩张,工业品物流需求基本盘持续稳固,国际物流需求承压回升。另外,农产品、单位与居民、商贸物流等呈现出需求活力持续增强的特点。”中智物流智库项目经理贾贝龙称,社会物流总额是物流行业的关键指标,它反映着涵盖各运输方式和流通环节的物流业规模。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四川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76355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四川农产品物流总额8257.7亿元,工业品物流总额36736.9亿元,外部流入货物物流总额27785.8亿元,再生资源物流总额226.8亿元,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3347.8亿元。

据贾贝龙分析,分类别看,工业品和外部流入货物两项物流总额占绝对主导,两者合计占比超过八成,这既折射出经济发展活跃度与开放性,也反映出四川作为国家战略腹地承载区,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贸枢纽地位日益凸显,“特别是外部流入货物物流总额超过2.7万亿元,规模仅次于工业品,表明四川较高的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区域经济深度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大循环。”

与之相呼应的是,今年以来,随着四川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稳步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产业稳健支撑,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延续3个季度以来7%以上较快增长态势,同期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前三季度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7767.9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3.6%,其中出口连续6个季度增长。

下降0.1个百分点

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1%

数据还显示,前三季度四川物流业实现总收入4866.6亿元,同比增长4.8%;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6962.9亿元,同比增长6.5%。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1%,较2024年全年比率下降了0.1个百分点。

“别小瞧这0.1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高质量运行的作用可大着呢。”贾贝龙说,前三季度四川GDP突破4.9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低了0.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实体经济流通循环中减少了49亿元的物流成本费用,这是实施物流业降本增效的直观呈现,节省下来的费用传导给企业,有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消费者也会相应地获得实惠。

一边是物流费用下降,一边是物流效率提升,消费者对这些变化或许有着深刻的感受。道臣物流集团副总裁吴寒秋表示,如今,消费者感受到进口榴莲、冰鲜三文鱼等市场售价越来越便宜,而且吃起来也更加新鲜,这些利好变化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撑。

“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增长6.5%,低于社会物流总额10%的增速,这样的‘增速差’说明创造单位物流总额所消耗的成本降低了,反映出四川在推动物流领域提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积极成效。”贾贝龙认为,四川着力推动通道网、物流网、数联网“三网”融合和实施“畅通一条江”航运振兴行动,并通过优化运输结构,有力提升了现代物流体系的整体运行效率。

面向未来,物流业降本增效将步入“深水区”。今年6月,围绕促进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四川出台的《四川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7%左右。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富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