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则中国强”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体育强则中国强”

接见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全民健康是紧密联系的,全民健康就要有全民体育,全民体育才能出强的竞技运动”;

…………

一番番深情嘱托,饱含习近平总书记对强健人民体魄、实现健康生活的殷切期许,浸润着大党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引用的话。

百年前,“奥运三问”振聋发聩;民国时期,刘长春“一个人的奥运”酸楚难当。

每每念及于此,习近平总书记痛心疾首:“中国人一度被屈辱地称为‘东亚病夫’,国耻。”

在福建,阐明体育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民族精神奋发向上的事业”;在浙江,夸赞“长期以来中国女排精神对全国人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在上海,明言“上海办特奥、迎世博,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对于体育带来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时便有着深入思考。

通过举办大型国际赛事,可以更生动地映射中国的发展跃迁,更有力地展现中华体育精神。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

2007年,习近平同志到上海工作后,就面临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举办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我国在北京奥运会之前承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赛事。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考察重要场馆、反复强调“一定要照顾好来自全世界的特奥运动员”……习近平同志事无巨细,对特奥会筹办工作精益求精。

这次特奥会的筹办经验,也成为后来上海乃至全国举行大型活动的宝贵经验。

筹办特奥会、北京奥运会,领导新时代中国成功举办南京青奥会,亲自推动申办、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同志引领中国高标准举办各类体育盛会,向世界精彩诠释了文明、进步、开放的大国形象。

“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以深厚的体育情、宏阔的体育观,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准确把握体育的重大意义,指引着东方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铿锵前行。

从“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到体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再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我国体育产业稳步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极具活力的增长极。

从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再到2021年《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印发……全民健身有了系统性、全方位的制度保障。

从洛杉矶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到北京“无与伦比的一届奥运会”,再到“十四五”以来共取得世界冠军超500个……中国跻身世界体育大国、奥运强国之列,正奋勇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体育篇章。

“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

2024年8月20日下午,巴黎奥运会落幕不到10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载誉归来的奥运健儿们。

接见中,有的运动员还没来得及自我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就叫出了他们的名字。

跳水运动员全红婵、陈芋汐携手夺金,总书记印象深刻:“你们配合默契,被称为‘无水花运动员’。”

游泳运动员潘展乐在男子100米自由泳项目夺得金牌,总书记勉励他:“创造了世界纪录,希望你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对举重运动员李雯雯,总书记形容她:“力拔山兮气盖世。”

…………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习近平总书记仍然关心着竞技体育的发展,关注着健儿们在赛场上的表现,这令大家备受鼓舞。

竞技运动成绩是衡量国家体育综合实力、体现体育强国整体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竞技体育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竞技体育工作,多次出席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对竞技体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开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新征程。近年来,我国在奥运会等国际赛事奖牌榜上名列前茅,跳水、乒乓球、举重等项目长期保持优势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无限感慨:“从许海峰拿到第一块奥运金牌实现零的突破,到现在我们拿到了300多枚夏季奥运会金牌。”

与此同时,针对我国竞技体育“冰强雪弱”的状况,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巩固优势,再上新台阶”“奋起追赶,恶补短板”。

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石景山首钢园区,考察冬奥会筹办工作,看望正在备战的运动员。当时,将满15岁的苏翊鸣正是其中一员,技术和世界最高水平还有差距。

苏翊鸣回忆说:“总书记来到我们的训练地点,他叮嘱我们要志存高远,到世界竞技舞台上去展现中国新一代青少年风采。我一直把这句话铭记在心。”

在高强度训练中增强本领,在高水平比赛中积累经验……冰雪小将迅速成长,朝着梦想奋力奔跑。

2022年2月15日,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苏翊鸣一举摘得中国单板滑雪冬奥首金!

激动之下,他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牢记总书记教诲,刻苦训练、突破自我、实现梦想的奋斗历程。

很快,苏翊鸣便收到了回信——“你和中国冰雪健儿在冬奥赛场奋勇拼搏、超越自我,取得了优异成绩。我向你们表示祝贺!为你们点赞!”

从“冰强雪弱”到齐头并进,从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时我国三分之一的项目基本是空白到举办时实现全项目参赛……苏翊鸣坚定地说:“总书记的回信,是对冰雪运动成绩的肯定,对全体冰雪健儿的鼓舞。我将不断挑战极限,为建设竞技体育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国家体育发展综合实力。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三大球’要搞上去,这是一个体育强国的标志。”

始建于1972年的福建漳州体育训练基地,是中国女排最早的集训基地。在经历了20多年风雨后,基地设施老旧、日显沧桑。

2000年11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来到这里,就地召开现场办公会,把新建基地场馆和宿舍的事情定了下来,改善女排队员们住宿和训练条件。

次年7月,习近平同志再次来到基地。

当时,中国女排成绩不理想,一时受到冷遇。时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说:“习近平同志得知这一情况后特地赶到漳州,看望中国女排全体运动员和教练员。”

“福建人民、漳州人民都希望女排再造辉煌”……暖心的慰问,让大家十分感动。习近平同志还从省长基金中拨给中国女排50万元,及时解决了队伍在训练和生活方面的困难。

一支无人看好的队伍,在低谷中积蓄力量。

2003年,以11战全胜获得第九届世界杯女排赛冠军;2004年,以惊天逆转击败俄罗斯队获得雅典奥运会冠军……历经风雨,“女排精神”重放光芒。

殷殷关切,一以贯之。

专门邀请刚刚获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队员、教练员代表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南京青奥会开幕前夕,来到青奥村训练馆篮球场边,勉励大家“可把篮球的目标定得更高点,争取拿到更好的成绩”;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

一个个难忘瞬间,见证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大球”振兴发展的深切关心与大力推动。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的要求,运动员们顽强拼搏、刻苦训练;赛场上,一个个“高光时刻”永载史册——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夺奥运金牌;东京奥运会,短跑运动员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决赛中挑战个人从未完成过的高难动作,为中国女子雪上项目摘得冬奥会历史首金;巴黎奥运会,郑钦文无惧强敌、过关斩将,成为中国首位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冠军……

我国竞技体育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奥运会上屡创佳绩的基础上,多个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国际赛场上,网球、赛车、拳击等项目表现亮眼;培养出获得奥运金牌运动员的省份越来越多,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984年春天,河北正定举行了一场全县全民运动会。

比赛项目既有田径、体操等专业竞技项目,也有健身、舞蹈等群众项目。正定一中操场上格外热闹,运动会吸引了1300多人参加。

对这场运动会,当时出现了许多不理解的声音。在全国各地都在聚焦经济建设的大环境下,不少人觉得搞体育运动没有太大意义。

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却不这么看。他说:“老百姓‘钱袋子’要鼓起来,精神也要丰富起来,身体也要健康起来,让老百姓感到幸福,搞全民运动会这件事情意义重大。”

运动会之后,正定陆续建起体育场馆、组建群众体育队伍,各种健身活动在全县范围内陆续展开。“后来正定能够成为全国体育先进县,跟习书记搞的这次全县运动会开了个好头有直接关系。”谈起当年那场运动会,正定干部群众记忆犹新。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群众体育运动,既倡导热爱运动的社会风气,也大力改善百姓健身条件。

福州鼓山,登山爱好者的聚集地。至今,当地群众仍津津乐道跟习近平同志一起登山的故事。

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常常抽出时间去登山。他发现,鼓山只有一条登山古道,两侧没路灯,早晚登山不安全。习近平同志在鼓山开了一个现场办公会,决定开辟两条新的登山道,还安装了路灯。

群众一片叫好:“习省长帮我们办了件大好事。”

在习近平同志推动下,福建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作为每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开展。

到山东日照阳光海岸绿道,叮嘱正在锻炼的骑行爱好者“把身体搞好”;在上海,与休闲健身的市民亲切交谈,要求“努力扩大公共空间,让老百姓有休闲、健身、娱乐的地方”……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仍时常出现在群众休闲健身场所。

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首次设立群众比赛项目。

当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深刻指出:“把群众性体育纳入全运会,组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就更好起到了举办全运会的作用。”

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天津体育学院教师解乒乒格外振奋。作为天津市首枚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金牌获得者,她感到肩头有了更多的使命和责任。

开设健身课程,指导观众居家健身,给援外医护人员教授太极拳……从此,解乒乒带动更多人参加体育锻炼。

提高人的健康素质,青少年是黄金期。对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尤为关心。

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篮球场上,体育教师王作舟正带着学生上体育课。他后来回忆说:“看到总书记,孩子们都特别兴奋,立马放下手中的篮球,边鼓掌边喊‘习爷爷好’。”

习近平总书记笑着对大家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不是要吃得胖胖的,而是要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体育锻炼要从小抓起,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

而今,保障孩子们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运动2小时,成了王作舟等体育老师沉甸甸的责任:“想到总书记对我们的嘱托,看到孩子们茁壮成长,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

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考察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与冰球小将“撞肩”互动,叮嘱他“块头要再长大一点”;走进陕西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的教室,关心孩子们戴眼镜的情况,语重心长地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对祖国下一代的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近年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印发,“学生体质强健计划”“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实施……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孩子摘掉“小眼镜”、不当“小胖墩”、挺直“小脊梁”。

“强身健体,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好”“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正化为务实举措和明显成效。

截至2024年,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3亿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超过38.5%;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比2020年提高1.1岁……

中华民族正以更加强健的体魄、更加昂扬的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奋勇向前。

“体育为人们关注,在于它所蕴含的哲学、文化精神与人们产生的共鸣与交融”

2014年2月6日,农历大年初七,习近平主席前往俄罗斯索契,开启冬奥之旅。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在境外举行的大型体育赛事。

43个小时、12场活动,日程紧密。出席冬奥会开幕式,起立鼓掌,向中国运动员挥手致意;同中国奥运健儿座谈,勉励他们“来到这里,既是运动员,也是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

索契之行,习近平主席以体育外交开启外交新篇,成就开放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又一段意义深远的佳话。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曾表达对体育、奥运的深刻体悟:“体育为人们关注,在于它所蕴含的哲学、文化精神与人们产生的共鸣与交融;奥运受世人瞩目,在于参与和团结以及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

体育,蕴含着消弭隔阂的外交智慧。

德国柏林,奥林匹亚体育场足球场先后两次留下习近平主席的足迹。

2014年3月,正在德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主席,特意在繁忙的行程中抽时间来到这里,观看了一场中德小球员之间的足球友谊赛,希望“两国加强足球交流”。

三年后的7月,同样在这片青青草场上,中德青少年足球友谊赛再度开赛。这一次,习近平主席同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观看,指出“中方愿同德方加强足球领域全方位交流合作”。

出访法国,两国元首互赠奥运火炬;邀请来华访问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一起为冰球比赛开球;同波兰、塞内加尔等国家领导人会见时,指出加强体育领域交流合作……习近平主席的体育外交,不断巩固扩大中国的“朋友圈”。

2015年10月,英国曼彻斯特城足球俱乐部在社交平台发出一张照片,轰动全球,被称为国际足坛“有爱”的自拍照。

画面中,习近平主席、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球星阿圭罗看向镜头,笑意盈盈。俱乐部用中英双语写下阿圭罗的感言:“感谢能与您自拍,习主席!”

那是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前往曼城足球俱乐部,与英国足球“亲密接触”。一张自拍照展露的亲切风度,彰显大国领袖的魅力风范。

出访阿根廷期间,获赠印有自己名字的阿根廷国家足球队10号球衣;在墨西哥演讲时祝愿“中墨两国合作夺得更多‘金牌’”……凭借体育交流中的自信与风趣,习近平主席于轻松互动间将山海之远化为邻里之近。

2018年11月,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主席,为中国援建的布图卡学园揭牌。

在乒乓球台前,习近平主席同时任巴新总理奥尼尔观看了一场对打练习:中国奥运冠军张怡宁对阵其巴新“徒弟”杰弗里·罗伊。

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杰弗里·罗伊经过在中国的集训,和搭档在2019年太平洋运动会上获得男双银牌,创造了巴新乒乓球历史最好成绩。

“我想借此机会向习近平主席表达感谢。”多年后,在北京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杰弗里·罗伊身着巴新乒乓球国家队服,言辞真挚。

马拉松系列赛、搏击对抗赛等赛事不断兴起,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交往注入蓬勃活力。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体育交流正日益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往的一部分。”

通过体育这门“共同语言”,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传递友谊与善意,赋予“命运共同体”更丰富内涵、更绚丽色彩。

瑞士洛桑,奥林匹克之都。

2017年岁首,坐落在洛桑半山腰的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迎来一场“颁奖仪式”。习近平主席应邀登上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他面带笑容,举起双臂,向在场的人们挥手致意。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一同登台,现场气氛轻松活泼。

起源于古希腊临时休战的奥林匹克运动,传递着人类和平团结进步的梦想。那次访问中,习近平主席欣然提笔,在留言簿写下:“弘扬奥运精神,促进和平发展”。

巴赫感叹:“就推动奥林匹克运动而言,习近平主席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开创一个个首次:习近平主席是第一位出席在境外举行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中国国家元首,也是第一位到访国际奥委会总部的中国最高领导人。

出席一个个盛会:习近平主席出席南京青奥会、武汉军运会、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等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开幕式。他号召“用体育的阳光穿透战争阴霾”“以体育促团结,为国际社会汇聚正能量”。

2022年2月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一场春节“庙会”。其间,摩纳哥元首阿尔贝二世亲王体验制作了中国国宝大熊猫形象的“冰墩墩”面塑,想带两个回家。

“听说你准备带一对‘冰墩墩’回去,带给你的双胞胎孩子。希望他们今后也能够对冰雪运动感兴趣,如你一样成为冰雪运动健将。”第二天,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习近平主席会见曾是运动员的阿尔贝二世亲王,亲切地对他说。

贴心的交流,展现着东道主的热情好客,也传递着中华文明与奥运文化相融的无穷魅力。

“人类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值得全人类共同欣赏和分享。”习近平主席的话,道出人类文明因体育而更加绚烂多姿的深刻题旨。

“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新征程上,体育强国梦澎湃着强大动能,凝聚起亿万中华儿女的奋进力量。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