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2025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会上,“装”点未来——2025年度“引领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创新成果名单正式公布。中汽院(江苏)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测试评价关键技术装备”成果,凭借其在解决智能驾驶安全验证核心瓶颈上的重大突破,成功入选“汽车突破性前沿科技创新成果”。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正引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学术界与工业界表示,对端到端辅助驾驶进行充分的可靠性验证,所需测试里程高达数十亿公里,传统测试方法已无法提供可靠支撑。该项成果通过一套自主研发的方案,为智能汽车的安全上路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测评保障。

三大技术支柱,构筑高效、高覆盖测评体系
该成果系统性地攻克了从海量场景生成、数字仿真加速到高精度实车测试的全链条技术瓶颈。
1.海量场景智能生成。针对测试场景覆盖不足的痛点,项目发明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场景采集技术,并创新应用大模型进行场景要素的智能提取,构建了覆盖超260万公里自然驾驶数据的高覆盖场景数据库,其场景要素覆盖度较国际知名的欧洲UDRIVE数据库提升29.5%,确保了测试的全面性与真实性。
2.仿真测试加速迭代。为解决长尾场景测试效率低下的难题,项目研发了耦合强化学习与真实数据三维重建的仿真技术,打造了高性能车用人工智能仿真平台。该平台场景生成效率极大地加速了自动驾驶算法的成熟与优化进程,极大地加速了自动驾驶算法的成熟与优化进程。
3.实车测试高精复现。为突破实车测试中场景复现难、精度差的制约,项目自主研发了系列高保真中国特征目标物(如打伞行人、快递三轮车)及驱动平板,目标物在100km/h高速下控制精度达国际先进的5厘米以内,形成了完整的国产化测试装备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从技术创新到标准与装备,驱动产业生态繁荣
技术的突破最终要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该成果的应用推广产生了多维度的价值。一是树立行业标准。项目首创的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标准,已被一汽、奇瑞、大众等50余家企业采用,形成超6亿元的经济效益。该成果荣获“2022年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一等奖”。二是赋能国家科学监管。成果深度支撑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委,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监管、交规数字化、缺陷调查与召回等场景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同时,深度赋能重庆市汽车产业实践,持续服务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及管理,助力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战略。三是助力民族品牌出海。项目提供的测试装备与标准服务,显著提升了民族品牌的研发效能与产品品质,有力支撑了长安、、奇瑞等车企拓展“一带一路”及金砖国家市场。
该项成果的成功研制与广泛应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测评体系这一关键环节实现了自主可控与创新引领,不仅为消费者的安全出行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我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浪潮中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