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摆脱(MSFT)影响的过程并没有花费太长时间。
鉴于 ChatGPT 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融入手机终端、用户认知乃至(争议不断的)工作成果中,您若认为 OpenAI 早已跻身科技巨头行列,也情有可原。不过,周二(10 月 28 日)OpenAI 与微软达成的新协议,才正式标志着其进入新阶段:OpenAI 发展的新篇章将使其得以开展更多合作,推动这家人工智能领域的 “新星” 进一步接近科技巨头阵营,成为其中的重要一员。
在与微软达成协议后,OpenAI(股票代码:OPAI.PVT)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公布了该公司雄心勃勃的人工智能发展计划,并表示将投入 1.4 万亿美元,致力于开发总规模达 30 吉瓦(GW)的计算资源。
这一营利性合作协议与众多其他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类似,因投资者的热情追捧和巨大的增长前景而备受关注。协议中包含互利互补的条款,将推动双方实现收益增长。目前 OpenAI 的估值已达 5000 亿美元,摆脱非营利组织的身份后,该公司在融资、招揽人才及明确发展目标方面都将更加灵活。
微软此前通过对 OpenAI 的投资已获得约 10 倍回报,此次协议达成后,微软将持有这家新成立的公益型营利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27% 的股份,同时还与 OpenAI 敲定了价值 2500 亿美元的 Azure 云服务采购协议。此外,微软对 OpenAI 模型及产品所享有的知识产权权限将延长至 2032 年。
然而,该协议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其背后蕴含着更宏大的战略布局。通过重组为传统营利性公司,OpenAI 扫除了在融资道路上的一大障碍,也为未来可能的上市铺平了道路。
此前,微软一直是 OpenAI 营利化计划中最具影响力的反对者之一。其他外部人士(其中最知名的当属埃隆・马斯克)也对 OpenAI 偏离最初的非营利使命表示不满。(马斯克旗下的竞争对手人工智能公司 xAI 目前还在起诉 OpenAI 和,指控二者通过 App Store 推广 ChatGPT 的行为涉嫌反竞争。)
但显然,在科技巨头级别的人工智能竞速赛中,非营利组织已无立足之地。而微软此前的种种反对意见,如今也已烟消云散。这或许得益于微软与 OpenAI 之间早已形成的高收益合作关系 —— 双方很可能会继续维持这一合作态势。
过去,OpenAI 依赖微软 Azure 云平台,而微软则向 OpenAI 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这家软件与云服务巨头的股价借人工智能热潮一路攀升,其 “先发优势” 也使其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甚至可以说已超越(AMZN)和(GOOG)等竞争对手。
这种市场动态如今已并不新鲜:新合作协议公布后,微软股价上涨近 4%。近几周来,(WMT)、超威半导体()、博通(AVGO)和英伟达(NVDA)等公司在与 OpenAI 宣布合作后,股价均获得了 “OpenAI 提振效应”。
即便在重组计划启动前,OpenAI 也已通过相互关联的融资与合作网络,将自身打造成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中的核心节点 —— 一个 “大到不能倒” 的存在。转型为营利性公司并非其发展的终点,也无法确保其最终能实现 “不可替代” 的地位,但这无疑将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有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