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浩锐
明明是职权范围内的事,非要等上级指示了才去做;本该及时回应的问题,偏要层层上报耗到舆论升温。当下,部分年轻干部患上了“请示依赖症”,遇事必请示、小事大请示。这种做法看似程序严谨、尊重领导,实则将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向上甩锅”,是懒于思考、怯于担当的表现。
向上级请示汇报,是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工作常识和规范。重大问题请示报告,还是党内一项政治纪律和规矩。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年轻干部无管大事小事,事事都要请示,该决策时不决策,该推进时不推进,没有领导指示就不动、不办;一些年轻干部自作聪明,把请示当成逃避责任的“护身符”,将本该由自己拿主意、做决断的事项,全都以请示的方式推给了领导;还有一些年轻干部事事请示,可能与办事流程冗长、机制僵化有关,他们“遇事就问”的背后,往往存在着职责不清、边界模糊,以及容错纠错机制不健全的现实土壤。
这种“请示依赖症”,不仅扼杀了年轻干部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导致其丧失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年轻干部便会因缺乏历练而逐渐失去独当一面的信心、勇气和能力,极不利于个人成长。另外,不区分有无必要性,凡事皆请示的做法,既影响决策者形象,也增加行政运行成本。一些本可当机立断的小事,等你请示我、我请示他、逐级请示完后再推进,早已“大水漫过三丘田”,不仅影响为群众办事的效率,还将在等待拖延中浪费宝贵时间,错失发展良机。因此,“请示依赖症”要不得,必须坚决破除。
根治“请示依赖症”,一方面需要年轻干部主动破局,克服依赖心理,树立正确政绩观,勤于思考、勇于担当,笃行实干、敢闯敢试,不断练就真本领、硬功夫,以“金刚钻”揽“瓷器活”,在“愿干”与“善干”中找到平衡。另一方面,也需要制度机制的正向引导,既明确“权责清单”,为担当作为者划定清晰“跑道”,又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年轻干部在试错中成长,还要运用好考核“指挥棒”,大胆选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干部,严肃处理消极依赖、推诿敷衍的干部,树立“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的导向,激发年轻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能。
“为官避事平生耻”。年轻干部的成长,是实打实干出来、练出来的,绝不是请示出来的。广大年轻干部只有厘清什么事该请示、什么事无需请示,从根本上破除“请示依赖症”,敢于拍板、勇于担责,才能练就铁肩膀、硬脊梁,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