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李锐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与西方的罗马、中亚的贵霜、西亚的安息并称世界四大帝国。汉朝开疆拓土,初步奠定了现在中国的疆域。汉朝疆域的形成使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与融合中逐渐形成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汉朝对匈奴、乌桓、鲜卑等部族的政策,使他们逐渐接受了汉朝的文化和制度,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分子。汉朝疆域的形成,特别是对西域的控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繁荣创造了条件。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商路,西域诸国和汉朝之间使者的往来,频繁的贸易,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以及更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今地区在汉代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部族的交汇前沿。据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鄂尔多斯西南部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曾是西戎、匈奴等我国北方游牧部落活动的地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从内地迁来大批移民屯垦戍边。汉承秦制,继续对这里开发,使本地区的传统经济形态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出土胡人俑的三段地汉墓的发掘,从侧面再现了这一地区当时的历史概况。三段地汉墓的埋葬习俗与中原地区汉代的埋葬习俗基本相同,却与春秋战国时期本地区游牧部族文化的埋葬习俗大相径庭,展示了本地区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初期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的发展。胡人俑的发现,不仅证实了三段地汉墓所代表的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时期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群成分的多样性,也为我们研究汉代本地区不同民族间的融合进程及彼此间的交往和影响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作者系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