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旅” 古技绽新颜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冯晓玲 通讯员 施强 高强

10月23日,十二师二二二团一连职工宋定军用手机反复回放龙舟赛的视频。他时而琢磨划桨节奏,时而在纸上记录着注意事项。

“参加龙舟赛,对我们来说,从来不只是为了取胜。”作为连续9年随队参赛的老队员,宋定军眼中闪烁着光芒,“它代表着我们兵团人奋勇向前、团结拼搏的精神。这精神,得跟着龙舟一起,一年年传下去。”

龙舟竞渡,源于中国古代端午习俗。从2016年起,二二二团每年端午都会在走马川河举办龙舟赛。2019年,这项赛事成为十二师师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成功列入第四批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5年5月31日,“龙舟竞渡走马川·屯垦诗篇映天山”主题活动拉开序幕——3天时间里,27支队伍劈波竞渡,同时水上铁花秀、非遗集市、文艺演出轮番上阵。曾经单纯的体育竞赛,蜕变成集非遗展演、民俗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文化盛会。

这种“非遗+文旅”的创新模式,不仅让老技艺重焕生机,更成了文化润疆的鲜活实践。

非遗传承的过程,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今年端午节期间,二二二团特意邀请云南禄劝县代表队参赛,彝族选手们穿着民族服饰划桨竞渡,为端午佳节增添了一幅民族团结的生动画卷。

近年来,二二二团通过“非遗展演+民俗体验+乡村振兴”的模式,带动周边农家乐、渔家乐等业态火热发展。龙舟节期间,十二师乡村振兴集市吸引众多游客采购,当地职工种植的蟠桃、酿造的葡萄酒等特色产品供不应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非遗真正助力职工群众鼓起了腰包。

二二二团的生动实践,是十二师系统推进非遗保护传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十二师建起“兵团级+师级+待申报国家级”的三级保护体系,3个兵团级非遗项目(二二二团赛龙舟、阿肯弹唱、北派剪纸)、17个师级非遗项目,覆盖传统音乐、戏剧、技艺、民俗等多个门类。“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成了常态,北方流派剪纸、阿肯弹唱走进课堂,年均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数字化保护也在推进,非遗项目的VR建模、线上展览,让千里之外的人也能“云体验”西域龙舟的魅力。2025年6月,十二师还成为兵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主题,通过展演、展销、互动体验,让大家沉浸式感受非遗的美。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