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社
新华社南京10月27日电(记者沈汝发)全国水文部门目前共有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各类水文测站13.3万处,基本实现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全覆盖,已建成种类齐全、功能较为完善的水文站网体系。
这是水利部水文司司长刘志雨在26日于南京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50周年水科学国际会议上发布的信息。
刘志雨说,我国建立了全覆盖的水旱灾害预警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中央、流域、省、市、县5级水情预警发布全覆盖,向社会发布洪水和干旱预警信息,增强全社会的防灾避险意识。
水文监测实现从传统机械式向非接触式转型。研发了遥感、雷达、声光电等先进技术设备,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监测。降水、水位基本实现在线监测,流量、泥沙自动监测率从2020年的30%、5%分别提高到2024年的53%、17%。
针对洪水预报,我国水文部门研发了多源信息融合的洪水预报系统,实现了向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业务应用的智慧化升级,有力推动了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近2000条河流、4300余个重要断面洪水预报常态化,关键预报优良率超过90%,预见期从3天延长到10天以上。
刘志雨表示,我国水文部门正全力推进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十五五”时期将加快构建现代化国家水文站网体系、“天空地水工”一体化水文精准测报体系、短中长期无缝衔接的水文科学预报体系、支撑水利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水文精细服务体系、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水文科技创新体系、科学高效和规范有序的水文行业管理体系,加快实现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坚实的水文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