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带财险迎临时负责人,总经理空缺问题再引关注


(来源:北京商报)

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史带财险”)临时负责人这一职位迎来了接棒者。10月27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史带财险近日公告,戎红钢自今年10月15日起担任公司临时负责人,履行代理总经理职责。与此同时,钟向宁不再担任副总经理(主持工作)。记者注意到,钟向宁自今年10月15日起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兼高级副总裁。高管职位变动背后,史带财险总经理职位空缺已超过四年。

在业内人士看来,刚从合资转为外资独资的史带财险正面临深层挑战,如分支机构收缩后市场覆盖不足,以及待解的承保亏损难题。在业内人士看来,刚从合资转为外资独资的史带财险正面临深层挑战,如分支机构收缩后市场覆盖不足,以及待解的承保亏损难题。

戎红钢任临时负责人

史带财险高管层出现重大变动。

近日,史带财险发布的公告显示,经公司第八届十四次董事会审议通过,戎红钢自今年10月15日起担任公司临时负责人,履行代理总经理职责。钟向宁不再担任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戎红钢,这位“70后”保险业老将,拥有近30年金融保险行业工作经历,于2025年9月加入史带财险。戎红钢曾先后在国际知名的经纪公司、保险集团公司担任高级管理职务。戎红钢2011年任中怡保险经纪副总经理,于2015年10月任怡和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

史带财险选择戎红钢担任临时负责人,可能基于哪些考量?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分析认为,戎红钢曾任职于国际知名机构并担任总经理等高级管理职务,具有国际经纪公司和保险集团的跨领域经验,国际视野从业背景与公司外资化定位高度契合。在中介机构的从业经历在“报行合一”新规下能够帮助公司更好地加强渠道建设,密切与中介机构的关系。

事实上,自2021年8月谭海涛卸任史带财险总经理后,该职位已空缺达四年之久。2021年9月9日起,钟向宁担任该公司临时负责人。钟向宁在保险行业工作超过20年,此前曾在美亚财险、安联财险、亚太财险等多家公司担任高级管理职位。钟向宁于2018年进入史带财险,曾先后出任公司财务负责人、首席投资官,2022年升为史带财险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戎红钢能否实现总经理一职的补位,仍有待时间给出答案。对于总经理一职的任职流程,李文中表示,一般而言,首先,公司指定其为临时负责人,任职期限一般不得超过3个月;其次,通过董事会审议后报保险监管机构提交任职资格审核申请;最后,获得保险监管机构批复后公司正式任命。

业绩波动承压

高管变动的背后,史带财险近年来业绩明显波动。

在2017年至2022年,该公司净利润经历了急剧下滑,从0.6亿元连续下降至0.04亿元。转折出现在2023年及2024年,其净利润步入回升通道,其中2024年达到0.38亿元。业务规模方面,该公司与行业头部公司差距明显,2024年其保险业务收入为10.27亿元,而中大型财险公司同期收入一般为数十亿元起。

聚焦于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2025年前三季度,史带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7.94亿元有所“缩水”;净利润0.1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0.35亿元减少0.22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承保端面临的压力。综合成本率是衡量财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如果高于100%,则意味着保费收入未能覆盖支出,承保端面临亏损。2024年,该公司综合成本率超过100%,为100.81%,意味着承保亏损。2025年前三季度,史带财险综合成本率达108.71%,较2024年同期攀升超10个百分点。

需要关注的是,非车险业务“报行合一”大幕将于11月1日拉开。10月10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非车险“报行合一”的要求,提出加强费率管理、优化考核机制、健全保费收入管理等。

基于此,在李文中看来,财险公司需要加强对现有非车险产品条款与定价的检视,对不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进行条款修订和费率重新厘定,确保符合监管要求。加强保险产品营销费用管理,确保相关制度符合监管要求,防止以“宣传费”“技术服务费”等名目变相支付手续费。改革公司绩效考核制度,降低保费规模和市场份额考核权重,强化对合规经营、质量效益和消费者保护的考核。升级改造公司的业务系统,实现保费结算与保单出单的实时对接,防止账实不符。

“收缩”动作频频

官网显示,史带财险前身为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史带集团在中国的成员公司,注册资本金14.325亿元。

作为我国首家合资财产保险公司,史带财险在年内正式成为外资独资财险公司。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发布的《关于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股权的批复》显示,同意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受让上海锦江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史带财险1120万股股份(0.78%股权)。

受让后,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合计持有史带财险11.46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80%。史带财险成为国内第三家由合资变身为纯外资的财险公司,且是第五家由合资变身为纯外资的保险公司。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公司从合资形态转变为纯外资架构,其背后的驱动因素主要包含两大方面。一是中国金融市场持续深化对外开放进程;二是中国保险市场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经济持续增长及居民保险意识提升,展现出极具吸引力的长期增长潜力。

从业务版图来看,目前史带财险在北京、上海、广东、青岛、江苏、浙江(宁波除外)等地设立了6家分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意外健康险、财产险、责任险等,并为各种规模的商业机构、家庭及个人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

不过,史带财险或许正在进行一场幅度不小的战略调整。与部分保险机构纷纷新设分支机构相反,史带财险在加速裁撤分支机构。今年3月,监管同意史带财险撤销重庆、湖北两家分公司。此前,史带财险也曾先后获批撤销福建、安徽等地的分支机构。

数据分析师袁帅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公司裁撤分支机构,背后原因可能涉及业务经营调整、市场策略优化以及成本控制等多方面考量。从战略角度来看,公司可能倾向于集中资源于更具市场潜力和盈利能力强的区域,以应对当前保险行业的激烈竞争和业绩波动。对于公司而言,此举有助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但也可能导致市场覆盖面的缩小和服务能力的局部削弱。对消费者而言,虽然原保单权益得到保障,但未来可能面临服务网点减少、理赔不便等情况。

北京商报记者就人事变动、业绩等问题致函采访史带财险,截至发稿,该公司未进行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胡永新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