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技能人才短缺问题需综合施策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让技能人才更多更能⑯】

  当前,我国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依然存在。这需要我们综合运用政策工具,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技能人才工作的问题。

  让技能人才培养全面回归企业主体的轨道。处理好学校培养与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关系,既要发挥职业院校的基础作用,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更要着力于激发企业的技能人才培养动能。要认真落实人社部等部委技能强企的文件,进一步采取措施,支持企业加强培训机构建设,开展多形式培训,指导推动企业建立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相结合的技能形成体系,让企业真正走上技能人才工作的前台。

  重视“有效技能”培养。所谓“有效技能”是指符合产业发展需求,与企业工作岗位相匹配、在生产服务一线用得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价值的技能。在对接产业上,要面向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广泛开展数字技能、人工智能以及育幼护老等社会急需人才培养,体现产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在具体培养模式上,要坚持工作本位,重视岗位实践加系统化学习,推行工学一体、产训结合等富有成效的模式和方法。

  精准施策,大力支持具有实效性的创新项目。在政策扶持方面,要着眼于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向针对性、实效性强,实施效果显著的项目倾斜。比如企业新型学徒制,“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等,应当集中政策、资金等资源予以重点支持,大力推行。要统筹调整完善职业教育培训资金的支出结构,以实效性、针对性和适应性为评价标准,建立效能评估体系,不做表面文章,把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

  进一步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工作发展的政策环境。要全面梳理各方面的政策措施,系统规划。不能一方面破除“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一方面又强化升学导向;不能一方面打破技能人才使用的天花板,一方面又强调干部工人的身份界限;不能一方面鼓励产教融合,一方面又限制产训结合等培养方式的推广。

  (本报记者 邱玥采访整理)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