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赵梦桥
在今年股强债弱的背景下,多只“固收+”基金也演绎出了不同的净值曲线——部分产品凭借对股票、可转债的高弹性布局得以实现业绩领跑,而重仓长久期债券的部分基金则表现一般。
凭借权益实现领跑
截至目前,纳入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的1749只“固收+”产品,年内平均涨幅约为4.8%。其中,华安智联涨幅为47.77%,华商双翼紧随其后涨44.4%,富国久利稳健配置、融通稳信增益6个月持有均涨逾三成。另外,工银聚享、上银丰益和金鹰元丰等24只产品也都录得超过20%的涨幅。
从相关数据来看,在上述涨幅居前的产品中,权益类资产的仓位成为业绩领跑的胜负手。以华安智联为例,截至二季度末,该基金将超过四成的资产投向了股票,前十大重仓股中包含了、、和等高弹性科技个股。
位居涨幅榜次席的华商双翼也是类似情况。截至二季度末,该基金超过40%的资产也来自于股票,重仓股中囊括了“易中天”(新易盛、和);不仅如此,在债券部分,该基金还将53%的资产投向了可转债。“今年下半年可转债市场在债券收益率逐步下行的大背景下,相对性价比逐步提升。本基金在固收部分的投资继续以可转债为主,少量投资1年内政府债券,对可转债做分散投资。”华商双翼基金经理如是说。
相较而言,业绩落跑在后半段的产品对权益资产持仓则显得较为谨慎。比如,方正富邦鸿远A以投资利率债为主,为有效控制波动,针对股票及可转债的投资均维持在低位水平。另外,尽管个别产品提升了可转债仓位,但因“正股”表现一般,这部分权益资产甚至为基金带来了负收益。
部分产品风险等级抬升
尽管多只“固收+”产品的业绩不输主动权益市场的表现,但其回撤风险也与高收益相伴而生。比如,华泰保兴科荣年内回撤幅度超过了8%,嘉合锦元回报、嘉合磐石等则回撤逾7%。
因此,在多家公募以及代销渠道上调旗下基金的风险等级中,多只“固收+”基金也被从R2(中低风险)上调至R3(中风险)。
比如,10月20日,华安基金公告称,自10月24日起对旗下17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等级全部上调。其中,华安强化收益由R2升至R3,该产品年内涨幅约为21%,截至二季度末可转债与股票占基金配置比例分别为65%、20%。
有公募人士分析,基金调整风险等级主要有几种原因:一是根据监管规定,基金公司每年需根据产品上一年度的运作情况,比如回撤、股票仓位、风险资产比例等,对基金重新进行风险等级划分;二是基于市场环境主动调整,以利于扩大投资者范围,促进基金销售;三是目标客户出现了变化。
配置需平衡收益与风险
年初以来,权益市场总体呈上升态势,中长期资金风险偏好逐步提升。统计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固收+”基金总规模达1.48万亿元,单季度规模环比增加超1000亿元。
泓德基金认为,居民理财需求正从单纯的保值向增值加速转变。在此背景下,公募“固收+”等配置型产品成为引导各类资金平稳入市的关键桥梁。随着市场行情不断深入,具有一定弹性的“固收+”产品吸引力持续攀升,“资金流入—配置优质资产—吸引更多资金”的正向循环已然开启。
“‘固收+’备受欢迎,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一边是稳健类资产的收益空间缩窄,目前1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已经跌破1%,纯债基金的收益也因为利率下行至低位而有所收敛;另一边是权益市场势头正盛,只是过快的行情轮动令人难免有些‘晕车’,因此向‘固收+’寻求更高的风险收益比成为了市场共识。”富国基金表示。
展望后市,嘉实基金基金经理高群山表示,四季度经济或仍呈现弱复苏特征,债市总体偏利多,当前转债总体估值水平偏高,操作上将自下而上选择安全边际较高的转债,适度卖出部分估值偏高品种;权益市场方面,预计依然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将坚持均衡配置,优选个股,寻求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