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张辉表示,“十五五”期间,中国旅游最大的热点将是入境旅游的发展。近年来,入境旅游的复苏主要得益于需求侧的政策推动,特别是免签政策的实施以及支付便利化和多元需求的提升。
张辉提到,2025年入境旅游呈现三大特点,分别是单方面免签和互免签证政策带来积极效应、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广泛实施以及散客市场的显著增长。
在显著增长的背后,中国入境旅游仍存在一些痛点,其本质是便利化缺损与旅游产品代差的叠加,前者是需求侧问题,后者是供给侧问题。对此,他提出,要解决前述问题,需要分别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发力破局,通过入境旅游的空间和产品产业再造、旅游场景革命、中式旅游文化的构建来实现。
在入境旅游的需求侧,张辉认为,不同市场对免签的需求各异,首先需要细化免签国别与旅游群体。以研学为目的的学生可能需要长达一两个月的停留时间,因此要根据细分市场规定特殊的免签停留天数。
对于如何吸引外国游客多次入境,张辉提出,应建立白名单制度以扩容免签范围,实施信用免签。对于过去五年内两次到访中国且无不良记录的游客,可自动获得多次免签资格。同时,还应建立智能签审系统,提升免签审核效率。
在供给侧,张辉指出,首先要加快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建设,入境旅游大国必须拥有多个世界级旅游城市作为支撑。不只是景区建设,城市本身的建设对于打造旅游吸引力至关重要。
此外,研学旅游也是可挖掘的入境游市场之一。张辉提出,研学旅游在国际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要推进中国入境研学旅游体系的建设。同时,张辉认为应大力推进入境旅游度假地建设,构建独特的中式度假与好客文化。
张辉还提到,应当构建完整的入境旅游产业链。在推广方面,可以设立国家旅游推广局,以专门机构在世界市场上大力推广中国的旅游线路、产品和文化。在促销方面,加大海外促销力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不同入境旅游市场,如研学、度假等细分领域的产业链构成;另一方面,国内的供应商应积极参与国际旅游批发商的促销活动,与国际伙伴联合开发并推广中国旅游线路,将中国深度纳入全球旅游线路网络之中。
圆桌对话
构建国际一流的旅游便利化生态圈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百达旅游总经理游旭公:
入境游市场仍处于快速恢复阶段
游旭公介绍,从今年北京入境游市场来看,意大利市场同比2019年增长38%,虽然市场快速增长,但因缺少小语种导游,整体基数仍较为有限。同时,西语市场增幅为20%。目前,入境游市场处于快速恢复的阶段。许多原本专注于国内游与出境游的企业,正积极转向入境游市场,大批从业者的加入有助于形成优势互补。行业内部的交流协作与资源互补极为重要,呼吁业内共同推动入境旅游产品向高品质方向持续发展。
万事达卡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及公共关系副总经理吴焕宇:
自由行成为入境游客的主流旅行方式
吴焕宇指出,当前,入境游客的旅行方式正发生显著变化,自由行日益成为主流,团队游比例逐步下降。这一趋势的形成,一方面得益于持续优化的免签政策,另一方面也与中国交通出行便利度的提升密切相关。去年9月,万事达卡实现在北京地铁直接拍卡过闸以来,境外游客已可在全市数百个站点便捷通行,使用方式与在伦敦、纽约等国际城市无异。这一变化不仅拓宽了境外游客的活动范围,也推动了消费场景向更深入、多元的方向发展。
携程集团副总裁秦静:
海外游客多孩出行、餐饮需求差异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秦静介绍,近期,“免费北京半日游”项目已进行重要升级,在产品形态上,从单一的游览产品扩展至涵盖景点门票、交通接驳、电话卡办理与小额换汇等一站式服务;在内容方面,携程正与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合作,在景点观光基础上融入汉语课程、茶艺、插花等中国文化体验。入境游客目前也面临着多孩出行、餐饮需求差异化等痛点。目前,携程也正与国航等航司探讨该政策适配性问题,寻求符合国际旅客需求的解决方案。
国航市场营销部高级副经理常青:
积极与多地文旅部门探索“票根经济”合作模式
常青介绍,截至目前,国航拥有127条国际和地区航线,通达全球六大洲71个目的地城市,日均254个航班往返中国和全球各大城市之间,为旅客提供较为丰富的出行选择。依托星空联盟,国航目前已经构建起覆盖195个国家、1200余个目的地的航线网络。国航正积极与多地文旅部门探索“票根经济”合作模式,通过将登机牌功能延伸至“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场景,进一步激活入境游客的在地消费潜力,实现航空服务与旅游体验的有效衔接。
虫洞创想运营总监黄源钊:
境外游客普遍青睐“科技+文化”融合类体验
黄源钊介绍,公司入境游业务拓展成效显著,境外游客订单收入占比达10%,表现超出预期。从客源地来看,目前接待的境外游客以东南亚、南美洲以及部分欧洲国家为主,整体消费意愿强烈。境外游客普遍对“科技+文化”融合类体验表现出强烈兴趣,此类创新产品具有显著吸引力。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中轴线VR跳伞体验项目的设备持续满载运行,境外游客普遍评价这一体验“非常震撼”。
打造入境游体验新供给
慕田峪长城副总经理郭敏:
入境游客正在从传统观光向沉浸式、定制化体验拓展
郭敏表示,2025年以来景区累计接待入境游客63万人次,同比增长58%。入境游客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慕田峪长城持续构建全球融媒体传播矩阵,持续推进软硬件设施与服务国际化,通过软硬件设施升级优化游客体验。郭敏表示,外国游客对慕田峪长城的传统观光正在向沉浸式、定制化体验拓展。10月,慕田峪长城推出XR影片《龙腾万里》,游客可通过XR眼镜深度游,了解长城的前世今生。同时,长城定制游产品受到境外游客欢迎,预订占比达87%。
什刹海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会秘书长付鑫宇:
什刹海将打造“活态博物馆”
付鑫宇介绍,今年1—10月,什刹海景区中,乘坐游船的入境外国游客数量同比增长约17%,外国游客来什刹海,更希望沉浸式体验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为了延长外国游客的停留时间,什刹海正推动什刹海景区成为“北京文化活态博物馆”,实现中外游客对北京文化与生活的深度体验。在景区业态方面,什刹海计划引入“谯楼更鼓,北京时辰”灯光秀等项目建设。在产品供给上,什刹海做优环湖夜游、水上船游、冰场体验等特色产品。
诺金国际市场营销副总裁曲晶:
“东方美学+中国服务”成高端酒店破局关键
曲晶提出,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入境游客显著增多。外国游客正在从观光打卡转向深度文化体验,表现为对文化氛围浓厚区域或者文化场馆周边区域酒店的偏好,愿为本地特色与独特体验付费。曲晶表示,诺金国际以“东方美学+中国服务”双轮驱动,在服务层面,将二十四节气、养生理念及非遗活动融入体验,还通过设立民族文化服务大使提供有温度的专业服务,使住宿成为可感知的文化体验。
便宜坊烤鸭集团鲜鱼口店总经理樊晓清:
老字号餐饮正成为外国游客体验北京文化的重要窗口
樊晓清表示,老字号餐饮正成为外国游客体验北京文化的重要窗口,便宜坊烤鸭鲜鱼口店今年以来接待入境团队数量同比增长25%左右。通过打造沉浸式餐饮文化体验,能够有效带动消费提质升级,外国游客不再满足于品尝烤鸭,而是希望深入了解烤鸭背后的历史文化与制作工艺。对此,便宜坊在店内循环播放便宜坊历史与制鸭过程视频、配备图片化的点餐小程序以及在台面上使用简洁易懂的标语。
点绛唇京剧新空间主理人刘振:
构建京剧深度体验体系,推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
刘振表示,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吸引越来越多入境游散客,未来需要着力构建专业化的京剧体验体系,推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外国游客在观赏专业演出、感受精美妆容与深刻表演时表现出极大兴趣与惊喜。”针对传统文化破圈传播,刘振认为,针对不同国籍、不同文化的外国游客,需要建立一套专业化的京剧体验体系。
北京商报记者 关子辰 吴其芸 牛清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