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即开工”澎湃工业活力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赵 芳

10月23日,市赣榆区黄海粮油科技产业园,中粮油脂(连云港)新建简仓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火热景象:打桩机高高耸立,轰鸣声不绝于耳,工程车往来穿梭,工人忙着打点放线。“我们这个总投资7.48亿元的大项目,交了3份材料、签下1份承诺书,一天就拿到了开工‘通行证’,效率真是太高了。”项目负责人张庆礼感慨道。

如此高效的服务,正是赣榆区依托数字技术创新推行“承诺即开工”模式的生动缩影。该区数据局牵头发力,以“慧治赣榆”系统平台为支撑,将数字赋能深度融入工业项目审批全流程,用“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让工业项目开工周期大幅缩短,为区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审批改革不是‘松绑’,而是在守牢合法合规底线的前提下,用数字技术给流程‘瘦身’。”赣榆区数据局副局长徐国仁一语道破关键。过去,工业项目审批环节多、材料杂,企业常常在多个部门来回奔波。为破解这一痛点,赣榆区深入研究建筑法相关规定,梳理出交地确认书、规划总平图、图纸审查一审意见三大核心要件,以“五方主体承诺书”替代繁杂的施工条件证明材料,既守住用地、规划、安全的底线,又极大减轻了企业自证负担。

数字技术的加持,让审批流程实现“质的飞跃”。赣榆区升级“慧治赣榆”平台功能,开发“承诺即开工”线上办理模块,将用地、规划、环保、质安监等环节申请材料整合为一张表单,实现“一表申请、同步申报”。同时,打破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串联审批壁垒,推行“并联办理”,由镇、园区帮办人员精准对接企业,提供“预审帮办”服务,受理窗口容缺预审、特事特办。

“以前办手续,光材料就得准备厚厚一摞,跑部门十几次都是常事。”镔鑫钢铁集团办公室主任闫建波说。如今,通过“慧治赣榆”平台线上提交材料,各部门同步评审,足不出户就能办结业务,“项目比原计划提前45天开工,早一天投产就能早一天见效。”

一组数据见证改革成效:实施“承诺即开工”模式后,工业项目申报材料较以往锐减77%,办理环节压缩66.7%,企业办事成本大幅降低。同时,审批提速不代表监管缺位。赣榆区构建“审管衔接”闭环体系,通过办件系统、工作专班等渠道,将审批结果第一时间推送至行业监管部门,实现“审批即监管”无缝衔接。

数字技术让监管更精准高效: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对项目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进行“刷脸签到”实名认证,确保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在施工现场布设物联网传感器,24小时不间断监测扬尘、噪声数据,一旦数值超标立即触发预警,实现“问题早发现、早整改”。今年以来,该区通过在线监管累计整改各类问题160余个,施工现场扬尘管控达标率从85%跃升至98%。

“对违反承诺的企业,我们会责令停工、罚款,还会记入失信名单,取消所有审批绿色通道。”徐国仁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办理的33个“承诺即开工”工业项目,均在开工2个月内如期完成工程规划和施工许可手续办理,实现“批得了、管得住、进展顺”。

从“多门跑”到“一门办”,从“串联等”到“并联办”,从“纸质递”到“线上传”,赣榆区用数字赋能破解工业项目审批难题,让改革红利直达经营主体。该区将继续优化“慧治赣榆”平台功能,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改革举措,以更优质的审批服务助力工业项目早落地、早投产,奋力书写数字赋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赣榆答卷。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