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谢代文
千年古城景象新,风劲帆满海天阔。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处处涌动着从未停歇的改革创新激情,一场从“制造”到“智造”的产业升级热潮在这里掀起——
同翔高新城内,厦门时代二期智能化生产线加紧调试,机械臂精准组装锂电池电芯;工业集中区里,厦门银旭工贸新厂房破土动工,土地“限制性出让”转“完全出让”后融资难题迎刃而解;厦门科学城孵化器中,中国科学院理化所“深海万米级固体浮力材料”项目投产即创效,今年前5个月产值超3000万元。
作为厦门工业“主战场”,同安区曾以劳动密集型制造筑牢“制造大区”根基,如今通过产业图谱导航、科创生态赋能、要素改革破局、服务升级护航,加速向“智造强区”跨越。今年1~7月,区属工业投资21.35亿元,同比增19.74%,同翔高新城规上工业产值347.61亿元,同比增长51.3%,“智造”已成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产业图谱 布局发展新赛道
“过去招商‘捡到篮子都是菜’,现在靠图谱‘按图索骥’,精准度天差地别。”同安区科技和工信商务局工信科科长胡长慧介绍。为破解传统产业“链条散、定位模糊”的困境,同安区聚焦新能源、时尚消费品等5条重点产业链,细化形成新型储能、第三代半导体等9张产业图谱,涵盖产业现状、招商地图等全要素,梳理116家目标企业,建立42家智库和41个行业专家库。
啤酒产业转型是图谱赋能的生动注脚。通过深化啤酒产业SWOT分析,同安推动华润啤酒喜力工厂二期增资扩产,产能将从40万千升扩大至80万千升;引入厦门宝钢制罐智能化生产基地,年底投产后实现“墙对墙”配套;叠加全球最大的独立易拉盖供应商保沣集团布局,形成“酿制—灌装—包装”全产业链闭环。
针对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同安动态更新图谱,新增第三代半导体图谱并完善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政策。依托图谱指引,同翔高新城集聚全磊光电、等10余家企业,形成“智造”集群。今年上半年,片区新增签约项目55个、总投资341.9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图谱“靶向效应”持续凸显。
创新生态 培育智造新动能
产业转型离不开创新土壤的培育。今年1月,《同安区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构建了“政策+平台+模式”三位一体的创新支撑体系,推动科创动能迸发。“我们不仅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重奖,还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叠加奖励。”同安区科技和工信商务局科技科负责人陈邦文表示,同安区已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创新型企业梯队日趋完善。
科技成果转化也在不断提速,“高研值”项目落地速度不断刷新。中国科学院理化所“低密度微球研究院”首个成果——深海万米级固体浮力材料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目前,同安区孵化器储备项目300余项,落地117家科技型企业及研发机构,转化46项省部级关键技术。
与此同时,同安区积极创新投入机制,推行“拨投结合”模式平台与模式创新加速技术产业化。区属国企参与广东季华实验室项目,支持嘉禾研究院研发半导体检测“卡脖子”装备。“苏颂杯”创新赛开辟金砖赛道,第三届赛事6月启动,吸引金砖国家项目落地转化,拓宽“智造”创新视野。
要素改革 破解企业发展瓶颈
“土地性质一改,估值从五百多万元涨到两三千万元,融资难题彻底解决!”厦门银旭工贸副总经理李顺清感慨说。土地激活让企业轻装上阵,银旭工贸正计划引入智能设备建数字化车间。
土地和资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要素。针对工业用地“限制性出让”导致的流转难、融资受限,同安区推出“完全出让”改革,有效解决了工业用地“限制性出让”导致的流转难、融资受限等问题。同安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串联4个部门15个环节,实行清单化流程和‘一条龙’服务,将办理时间从近一年压缩至半年,企业全程只需跑一趟。”
“从提交材料到拿证,专人跟进不用多头跑,太省心了。”欧麦(厦门)模具财务部经理赞叹道。截至目前,同安区已有32家企业申请办理完全出让手续,其中6家已取得产权证。
“通过建立工业项目‘一本账’,实现实时跟踪进度。上半年新增入库项目29个,在库项目165个,为‘智造’注入资金活水。”同安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精准服务企业发展,强化政策引导支持,同安区已举办两场政策宣贯会,覆盖110家企业,全面解读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并在政策申报过程中,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多项前期要件问题。
今年以来,同安区已分两批申报工业、电子信息重点领域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共计15个项目获得国家扶持资金,属于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范围的投资达6.57亿元,获得国家扶持资金8690万元。
服务升级 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同安区通过“窗内审批提速+窗外服务增效”双轮驱动,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30多个审批环节一路绿灯,政府帮我们倒排工期,真正实现了‘交地即开工’!”厦门凯笛食品负责人张火城为同安的服务效率点赞。这家闽南糖果出口龙头企业的新项目投产后,产值将实现翻番。
工业园区是智能制造的主阵地。同安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建设的‘全景视界数字智慧平台’打破传统管理壁垒,联动多部门平台信息,动态更新园区9088家企业信息,同步整合园区土地、运营及项目等数据,较好实现园区管理一屏统览、企业信息一目了然、业务工作一抓到底、企业服务一体推进、党建融合一路引领。下一步,试点光储充一体化示范站将建成厦门市最大液冷超充群。”
与此同时,同翔高新城深化“益企服务”,从优化定制公交到协调企业围墙费用分摊,从解决职工通勤到处理热力管道美化,一件件“小事”汇聚成优质的营商环境。今年上半年,片区推动9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234.8亿元,智造集群正在这里加速成型。
从产业规划的“精准导航”到创新生态的“活力迸发”,从要素改革的“瓶颈突破”到服务升级的“全程护航”,同安区以系统思维推动着从“制造大区”向“智造强区”的转型。
“下一步,同安将深化‘四链融合’,加快厦门科学城、同翔高新城建设,推动更多‘卡脖子’技术产业化。”同安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同安区将优化要素配置,做强“全馨办”等服务品牌,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链主企业”梯队,让“银城智造”在高质量发展浪潮中焕发更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