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顾亦来 通讯员 陈明远
步入浙江大洪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楼,仿佛闯入一个奇幻的跨界世界。正中间墙面陈列着药品、日化品的包装盒,规整严谨如实验室样本;左侧却画风一转,《长月烬明》《难哄》《长相思》《赴山海》等热播剧的限定卡牌,还有那只憨态可掬的棕色大熊猫“七仔”,正以卡牌、手串、摆件、毛绒玩具等形态在展示墙上“嬉戏”。
这面墙,恰似企业的AB面——一面是扎根30多年的传统印刷本业,一面是正破土而出的文创梦想。
从“药盒专家”到“爆款推手”,印刷跨界出奇牌
大洪包装的转型之路,始于2024年一个偶然契机。
“当时朋友牵线,问我们要不要试试影视周边。”1987年出生的奚晓亮回忆道。这位从小受动漫、影视熏陶的“印二代”,2011年从父亲手中接过企业后,一直在寻找创新突破口。
彼时的大洪包装已在医药包装领域深耕30多年,客户涵盖药品、食品等多个行业,在平湖市新仓镇拥有2.28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年营业收入突破2亿元。但奚晓亮清醒地认识到:“传统市场比较局限。”
首次试水影视周边,奚晓亮选择从自己喜欢玩的卡牌入手。“我们的核心生产力还是印刷包装。”没想到,这个看似偶然的尝试,竟开启了一扇通往的大门。
“通常我们在剧集播出前就能拿到授权,但剧会不会爆、哪个角色会火都存在不确定性。”前瞻性的布局,需要勇气,更需要对市场的精确判断。大洪包装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论——
团队必须从被动加工方转变为主动策划方。不是简单使用影视公司提供的剧照,而是在了解核心剧情和人物性格后,根据不同人物的调性设计配套产品。
奚晓亮举了一个例子:“某部剧的女主有很多裹毛毯的场景,该剧热播期间同款毛毯就卖得特别好。”
今年上半年,电视剧《难哄》一上线,由大洪包装制作的影视卡牌,在3天内狂销12万张。“剧集播出时,平台会同步弹出购买链接。观众边看边买,情感共鸣直接转化为消费动力。”据介绍,大洪包装已与爱奇艺、腾讯、优酷等平台合作,打通了从内容到消费的“最后一公里”。
转“编剧视角”为“品牌思维”,IP运营开新局
如果说影视周边还停留在加工阶段,那么熊猫“七仔”形象的授权合作,则标志着大洪包装真正向品牌运营跃升。
“你看,这款‘毛绒福运卡’的熊猫毛发用的是毛巾绣工艺,摸起来有绒绒的质感;背景用的是平绣工艺,光滑平顺。而羚牛卡牌全用平绣,更显轻盈。”翻开自主设计的毛绒卡册,奚晓亮指尖轻抚卡面,就像在介绍自己的孩子。
去年底,企业获得秦岭四宝科学公园“七仔”熊猫形象的授权后,团队就紧锣密鼓地设计了“熊猫萌友记”IP,创新推出“七仔”和动物园伙伴们的卡牌、杯垫、青瓷、香薰等二次元产品。
二次元是ACGN(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亚文化圈的专门用语,原指二维空间构成的虚拟世界,现泛指由平面视觉作品构建的幻想世界及其衍生文化。
“一箱卡牌有24盒,一盒30张。一箱配一个盲盒,有的是青瓷,有的是杯垫,有的是动物园的门票。”奚晓亮描述着产品的巧妙设计。
与传统印刷业务的大批量生产模式不同,文创产品具有个性化、小订单的属性。为此,大洪包装将文创产品的渠道、团队和生产都与传统包装业务分离,形成独立的运营体系。
为了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企业还不惜投入重金——斥资300多万元购买数码UV设备,专门用于制作烫金材质卡牌。
“卡牌是复杂的文创产品,一套卡牌可能有300余个卡面,涉及20多种工艺。”奚晓亮说,“但对印刷企业来说,这恰恰是我们的优势。”
守“包装根基”展“智能翅膀”,双轨并行稳致远
开拓文创领域的同时,大洪包装从未忘记自己的立身之本。奚晓亮强调:“包装盒生产仍然是我们的基本盘。无论怎么创新,保持稳定性和确定性始终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这种务实理念也体现在他们的创新逻辑上——所有的跨界尝试都围绕着“印刷+”展开。自接触外贸订单以来,大洪包装开始将RFID技术与传统包装结合,开发出能实时监控、安全防伪、溯源追踪的智能包装解决方案。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入局标签领域。”奚晓亮解释,“而是基于纸质印刷基本盘的创新。”目前,智能包装已成为大洪包装新的增长点,为客户提供更高附加值的选择。
数据显示,大洪包装的创新战略正在结出硕果:2020年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5年入选“中国印刷业创新10强”;2024年企业实现产值2.01亿元,同比增长16.6%;今年1至9月实现产值1.7亿元,同比增长12.4%。
“未来大洪包装还是会按照自己的节奏走下去!”面对不可预知的市场变化,这位企业新一代掌舵者从容而坚定。
从药品包装到爆款卡牌,从传统印刷到智能包装,大洪的转型之路印证了一个道理:在变革的时代,最危险的不是跨界冒险,而是故步自封。当那面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的展示墙在企业四楼熠熠生辉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传统制造企业破茧成蝶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