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成低空经济新赛场


  一架装载着海鲜的物流无人机从珠海唐家港起飞,历时约55分钟,跨越珠海、中山、广州三市82.9公里后,精准降落广州亿航未来城穗港码头。这是今年7月30日开通的一条“广珠低空通道”,也是大湾区首条超长无人机物流航线。

  据赛迪顾问测算,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预计可达6702.5亿元;2025年将达到8591.7亿元,乐观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数据显示,广东低空经济迈入千亿规模,相关企业超1.5万家,占全国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的30%以上,居全国第一。

  在万亿级低空经济新赛道,一场由产业园驱动的新模式清晰浮现。从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的产业协同,到江门与深圳“福田研发+恩平制造”的跨市布局,广东凭借其深厚的制造业根基与精准的政策赋能,在低空天穹之下编织一张多点多层、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网络。这是一场关于天空的竞赛,更是一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深刻实践。

  园区井喷

  多点分布组团发展

  广东低空经济产业园呈现多点多层组团的良好态势,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的集聚分布。

  深圳作为“无人机之都”,目前已建成10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和2个特色产业园区,低空经济链上企业超1900家。其中,宝安燕罗低空经济产业园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扩容至2.5万平方米,已吸引66家优质企业入驻,其中包括4家规上国高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近年来,广州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园,主要分布在白云区、花都区、增城区、南沙区、番禺区,包括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花都低空经济产业园、广州黄埔低空经济产业园等。其中,广州黄埔低空经济产业园规划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包括亿航智能、小鹏汇天等50余家全产业链企业,其中有1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9家上市企业。

  2024年4月,国内首个以低空经济为核心主题的应用示范岛——广州大学城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岛发布,首批规划建设青创汇、广东科学中心、岭南印象园和中心湖4个飞行汽车起降点,配套停放、补能和通信设施,串联约17公里空中环岛线路,支撑“低空+通勤”“低空+旅游”“低空+应急”等六大应用场景。

  珠江口西岸城市也不甘示弱。珠海以全市唯一拥有低空试飞条件的场地莲洲通用机场,建设斗门低空经济产业园,构建“1+4”全链条发展模式,即以莲洲机场为核心,向外辐射构建覆盖斗门全域乃至珠海全市的无人机起降点、eVTOL枢纽站、低空航路监视与通信网络,搭建整个产业生态的“骨架”。该园将与珠海航空产业园形成珠海航空产业“一南一北”双平台,形成差异化协同发展;江门恩平的冯如低空经济产业园于2024年11月动工,项目总面积超6000亩,其中一期占地458亩,投资5.83亿元;中山市板芙镇则瞄准“全链基地”目标,投资约5亿元建设国际无人机(大湾区)智能生产基地,总面积约60亩,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

  发展特色

  园区跨市战略组合

  从低空经济产业园形态看,深圳、广州、珠海三大低空经济集聚区已经形成,但园区发展特色各不相同。

  其中,广州侧重全周期服务与研发制造。广州黄埔低空经济产业园以“南研北产”的功能区分,全面支撑黄埔区全地域、全领域低空应用场景。南园区聚焦研发服务定位,主要开展低空经济设计研发、服务应用、技术场景测试;北园区聚焦生产中枢定位,致力于构建集新型航空器整机制造、试飞验证、综合服务、零部件精密制造和集成等功能于一体的低空飞行器智能制造中心,构建“研发—孵化—制造—测试—应用”的低空产业生态。

  深圳侧重技术支撑与系统集成。依托“天空之城”战略布局,宝安燕罗低空经济产业园率先建成无人机综合测试平台、低空通信导航系统、空域管理数字中台及智能运维保障中心,通过搭建“研发—测试—应用”全周期服务体系,重点培育无人机系统集成、智能传感器、飞行控制系统等细分领域,助力建设全球低空经济产业核心区。

  珠海侧重场景应用与通航特色,基于莲洲机场产地优势,提出“以场景驱动产业,以平台汇聚要素”发展思路,在斗门规划1000亩低空经济产业园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及不断拓展应用的低空经济场景,完善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同时依托中航通飞公司落地,逐步构建完善通航产品体系,以航展优势促进产业集聚。

  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等地发挥制造业配套优势,为低空经济产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支持。值得关注的是,低空产业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同时,在加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例如,江门恩平市与深圳福田区建立低空经济“五同”,即同规划、同政策、同招商、同服务、同收益协作模式,推动深江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实现“福田总部、福田研发+恩平制造、恩平应用”跨市战略组合布局。

  政府搭台

  精准招商培育生态

  低空经济是培育和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选择,也是全球竞争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

  眼下,广东低空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再度加码。9月23日,广东省发布《数据赋能低空经济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建成低空数据可信空间的目标,并完善低空数据标准体系。9月25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系列活动——广东省低空经济产业专题对接会在广州举行,聚焦低空经济应用场景需求,推动一批优质项目与各地市、产业园区、金融机构精准匹配对接。

  现场发布企业意向落户项目信息23个,13个地市低空经济应用场景需求信息37个,16家低空经济企业合作需求信息21个,并重点推介广州黄埔区、深圳市龙华区、珠海高新区、中山坦洲镇等地区产业条件。如珠海市高新区,目前集聚低空经济产业上下游企业67家,核心产业规模突破60亿元。

  据广东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广东天际新机遇2024:广东低空经济发展调查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广东低空经济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涌入。与会的广州分行行长薛锋庆表示,将充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聚焦低空经济产业链关键环节,提供全周期、多层次金融支持,助力企业落地成长。

  “从首次发布农业人工智能十大应用场景,到大湾区首条超长无人机物流航线开通,广东以适度超前布局低空基础设施,全面建设低空管理服务体系。”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四级调研员王科欣在大会上介绍。接下来,广东将聚焦空域管理改革、基础设施联网、产业生态培育三大方向,壮大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打造全国领先的低空产业发展高地。

  凭借完善的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敏锐的产业嗅觉和务实政策,广东正以低空经济产业园为平台,加快培育多元支撑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勾勒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壮阔蓝图。

记者 朱紫强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