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爬树课”不妨多一些


  邱凌

  秋日午后,在同学们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中,一名学生噌噌爬上两米多高的树杈……充满童趣的“爬树课”,在凉水河南中轴段绿地里上得热火朝天。

  爬树,怎么成为一门课程?原来,今年3月,丰台区启动“乐学公园”建设,让中小学与学校周边公园结对,让课堂跳出学校的围墙。走进公园的孩子们近距离观察鸟巢、认识植物、学习爬树,尽情释放着孩童的天性。在这堂“爬树课”里,孩子们不怕树皮磨手、不怕蹭脏衣服,只有一个坚定的目标:爬上去。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孩子们掌握了攀爬能力、避险技能,也保存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童年回忆。正如校长所言,从这里一起走进自然,为学生填充生活的热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能让他们感受更广阔的自然和社会。

  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甚至连电视都看得少,只是与玩伴撒欢奔跑、追逐嬉闹,就足够欢快幸福。如今,孩子们的娱乐方式相当丰富,课上所学干货满满,但与自然肌肤相亲的“野趣”却逐渐消失了。从大屏到小屏,他们或许能熟练操控游戏角色穿越虚拟丛林,却很难辨别田间麦苗;从书本到视频,他们或许能“游历”万里山川,却很少有机会真正去触摸岩石的粗砺。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纯粹的玩耍、真实的体验,不仅能锻造强健体魄,更是培养好奇心、冒险精神和创造力的天然沃土。这个角度上,学校鼓励并“教”孩子怎么玩,的确很有必要。

  关心关爱孩子,不妨就从还他们一个美好的童年开始。对于家长而言,少报几个兴趣班,留出空余时间让孩子更多亲近自然,当天性自在舒展,成长的每一步也将充满自信的张力。对于学校来说,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世界、积极动手实践,相信也将启发小小个体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与目标。一起为孩子创造一个更自由更快乐的成长环境,相信每个生命都将绽放更多可能。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