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文/王思琦 本报记者 赵一诺 摄/本报记者 张春雷
“端侧AI的价值,在于让智能从云侧走向实地,真正解决产业痛点。”10月23日,在2025中国计算机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伟楠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张伟楠提出,端侧生态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端侧设备”与“智能体AI”的深度融合。当前,端侧AI技术已在消费电子领域崭露头角,智能眼镜可实时识别物体并讲解信息,智能手表能监测健康数据并生成个性化建议……其核心优势在于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跨越,使之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应用。
谈及端侧AI技术在黑龙江的发展潜力,张伟楠认为,作为传统工业、能源、农业强省,黑龙江具备“产业底蕴+场景优势+科研实力”的独特条件。“黑龙江在端侧AI技术领域的发展,要让AI适配本地需求。”张伟楠直言,、智能制造、寒地特色场景等领域都适合并亟需发展端侧AI技术。例如,在等核心产区推广搭载轻量化AI模型的智能农机,实现精准播种、病虫害实时识别,让“大国粮仓”插上智慧翅膀;依托哈电集团、等工业龙头,利用端侧设备实时监测设备状态,优化生产流程,提升制造效率;发挥极寒气候优势,研发适配零下40摄氏度环境的端侧智能系统,可以赋能冰雪经济、寒地能源等特色产业……
张伟楠说,黑龙江省拥有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的科研支撑,加上政府对AI产业的政策扶持,完全有能力打通“科研—转化—应用”链条,让端侧AI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质生产力。“不是所有AI都要高大上,能解决龙江实际问题的,就是最好的技术,让端侧AI扎根黑土地,才能结出振兴的硕果,这正是技术创新的终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