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曙光发布国内首个科学大模型开发平台


(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曙光AI超集群。王思琦摄曙光AI超集群。王思琦摄

本报23日讯(王思琦 记者彭溢)23日,在2025中国计算机大会“智算超集群技术创新专题论坛”上,发布了国内首个科学大模型一站式开发平台OneScience。

据中科曙光OneScience平台研发负责人刘东介绍,OneScience平台遵循AI计算开放架构理念设计,并依托曙光AI超集群国产算力,深度复现并集成数十个AI for Science热点模型及数据集,支持地球科学、生物信息、流体仿真、材料化学等领域用户面向自身业务场景进一步开发新模型,并实现百倍提升模型研发与优化效率,让用户三小时开发一个模型成为可能。

OneScience平台,具备“从零散到系统”“覆盖全场景全流程”“开箱即用”等优势,可将零散模型与科研场景整合为统一科研智能平台,并覆盖多学科领域从模型训练到推理应用的全流程。刘东进一步指出,OneScience还提供统一的接入与调用接口,让科研用户“一键”就可开启科学大模型研发。

OneScience服务只要基于曙光国产算力设施或登录超算互联网就可“零成本”体验。“不管是科学大模型典型研发过程复现,还是开源大模型、数据集、代码等资源下载,用户都不需要额外付费。”刘东介绍,基于“AI计算开放架构”理念,OneScience平台在让科学大模型研发效率提升百倍的同时还具备模型覆盖多学科、数据集与接口丰富、国产算力优化及全场景开发工具等优势。

作为“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的前沿实践,中科曙光OneScience平台针对科研人员普遍面临的开发环境复杂、模型与数据获取困难、训练代码少、模型性能优化效率低等共性问题所研发,不仅可提升跨模态复杂科学数据处理水平,还以AI4S工程化为核心融合多领域模型与数据,构建一体化科研智能平台,以大幅降低科学大模型开发门槛。

“算力是大模型发展前置条件,且门槛越来越高。”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李斌表示,当前“AI for Science”领域大模型正从“任务化”向“通用化”转变,由此带来科学大模型参数量快速增长,这导致训练科学大模型的“超智融合”系统性能每9个月就会翻一番,并给系统可靠性带来极大挑战。

目前,曙光科学大模型开发相关服务已支持昌平实验室、大气物理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在生物分子设计,气象大模型等研究中实现全流程AI高效开发。而伴随产品迭代,接下来用户将可通过智能体高效调用 OneScience中的模型与工具,快速完成科学模型的开发、调试与实验复现,推动人工智能加速科学发现进入更高效、更智能的新阶段。

“为满足用户低代码模型开发需求,以及国产智能千卡集群长时间稳定运行,曙光除推出OneScience平台外,还在‘算、存、网、电、冷、管、软’领域实现一体化紧耦合设计创新,推出曙光AI超集群产品。”李斌说。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