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户外·时尚·科技”主题展现场
□ 韩雷 崔怡璇
10月15日,在“户外·时尚·科技”主题展上,苏州市猛犸科技有限公司CEO仇伟看到有如此多的常熟本地企业,展出琳琅满目的户外装备和产品,既感慨又欣慰。
他感慨的是,从2016年涉足户外装备贸易,见证常熟户外产业从“0”到“1”的全过程;欣慰的是,看到户外人群从“搭帐篷、拉天幕”的入门级露营,迅速成长为追求专业装备与体验的深度玩家。
走出展览现场,来到“时尚常熟”品牌暨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大会会场,仇伟看到新鲜出炉的《常熟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后信心满满,决心放手铺展“户外生意”新版图。
其实,并非只是仇伟,在这场大会现场,还有很多从事纺织服装、人工智能、直播电商的企业家、创业者,都切实感受到常熟加码户外产业赛道的决心,意识到这里正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不少人已经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在这片新蓝海中抢得先机。
产业的又一次突围
大会发布“时尚常熟”区域品牌Logo。Logo由5个“C”构成5个花瓣,代表“时尚常熟”中的“衣、食、住、行、娱”5个方面,图案兼具织布的纹理感与雪花的灵动性,完美诠释了常熟“户外+时尚+科技”的发展方向。
一张城市名片,为何由“户外”领衔?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先跳出常熟,看看户外产业的宏大背景。
根据艾瑞咨询的推算,目前我国户外人群规模约有5.4亿,而表达强烈参与意向的潜在人群约有2.3亿。在消费端,《2025英敏特中国运动与户外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已达5425亿元,同比增长10%。值得注意的是,超过65%的消费者存在“户外服饰日常化”或“日常服饰户外化”的穿着行为,“功能性日常服饰”已成为新趋势。参与人群数量激增,给户外消费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对于常熟而言,此时加码蕴含绿色、自然、乐趣等元素的户外运动产业,绝非简单跟风。这更像是其为寻求产业突破而进行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主动战略选择。
暂且按下户外运动所需的山水自然禀赋不表,常熟纺织服装产业在经过40余年的规模扩张和品牌化初步探索后,目前聚集超5000家企业,年产服装超5亿件,制造端年产值稳定在1000亿元,形成从“一根丝、一匹布到一件衣”的全产业链。
虽然具有规模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优势,常熟也面临成长的烦恼,例如品牌溢价不足、同质化竞争、设计能力不足等。近几年,常熟纺织服装产业方面的大会每年聚焦一个主题,目前涉及智能制造、江南文化、跨境贸易、品牌建设等方面,在生产、渠道、品牌逐一突围,打出一套组合拳。
如今的常熟,“线下线上”双千亿级市场已经形成,1700余个新势力品牌发展蹄疾步稳,超70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平均劳动生产率提升35%,产品制造周期缩短19%。
对于常熟而言,还缺什么?无疑是新赛道。目前户外装备所需的功能性、科技性要求与常熟纺织工业基础无缝对接。因此,常熟选择户外的背后是一条清晰的演进路线:从卖产品到创品牌,再从创品牌到定义一种由科技赋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时尚生活方式,目的就是要实现从“规模制造”向“价值创造”转型。
从服装外延至装备
《常熟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户外运动产业集群壮大专项行动,聚焦服装与装备两大领域,勾勒出立足优势、向外延展的清晰路径。
10月11日,苏州市户外运动服装产业“大咖”齐聚蓝·O_2森林(虞山)体育文化产业园,共商常熟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大计,探寻产业集群如何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
户外运动对产品功能性、科技感和绿色环保的要求高,倒逼常熟纺织服装产业向上游突破。常熟涤纶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钱佳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新近研发的产品,“这是高强涤纶拉伸变形丝,其强度是普通弹力丝的两倍,在应对岩石摩擦、树枝剐蹭等户外场景时,具备超强耐磨及撕拉力,完全符合户外鞋服的要求。”
广东骆驼服饰有限公司是专注于户外运动领域的品牌运营商,目前正在常熟建设企业第二总部项目。“项目的重点就是户外运动服装面料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晓琴说,常熟不仅有完善的纺织服装产业链,还有专业的产业思维,这种服务能力让企业很安心。
多年来,常熟打造出国内主要绒类产品基地,拥有超2万套面料精密加工机械,同时联合高校攻关,推动新凯盛、金旭针织等企业成为安踏等一线品牌面料核心供应商,年供应额近300亿元。
这些企业在面料研发上的突破,为产业高端化、功能化发展筑牢根基,与产业外向延展路径高度契合。
“我们这次带来的考杜拉面料具有非常强的抗撕裂耐磨功能;阿卡塔的科技绒可以锁温透气,实现智能的湿气管理和温度调节。”大为体育用品(苏州)有限公司OUTDOOR PRODUCTS品牌董事长蒋伟希望从功能单品提供转向场景化解决方案,成为户外多方面贡献者。仇伟也希望与更多企业、高校合作开发帐篷座椅、电器类、雪地露营产品等全方位户外产品,未来将实现户外产品的全品类输出。
6月20日,苏州市户外运动服装产业联合会在常熟成立,以“冲锋衣”为支点构建多维度生态体系,打破企业间信息壁垒,推动信息互通与资源整合。会长高晓东说,针对行业差异化发展需求,联合会将汇聚产业链优势资源,聚焦户外运动领域,助力打造产业链内部优质品牌。
常熟提出具体目标,力争到2027年,引进国内外户外运动企业/品牌不少于30家,引进优质产业化项目、创新型项目不少于60个,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制造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建成省级以上户外运动服装特色产业集群。
科技与时尚驱动价值攀升
“户外·时尚·科技”主题展上,两条独特的“线”引人注目。地面产业动线串联起趋势、面料、设计等环节,勾勒出常熟纺织服装多年的发展脉络;展厅上方的“AI+”产业动线则满是“黑科技”,展现着AI为产业带来的无限可能。
“下面的线是常熟纺织服装几十年的发展轨迹,上面的线是当下AI对产业赋予的新机遇。”上海国际时尚教育中心数字时尚学院院长、策展人金宏渊解释,“真正的创新是多维、循环、共生共荣的系统,就像DNA双螺旋结构,To B的科技螺旋与To C的时尚螺旋相互缠绕、协同演进。”
在户外运动时尚领域,消费者需求瞬息万变,“快”成为制胜关键。常熟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
时隔两年再次来到常熟,SKAI数绱科技创始人茅旭超感慨万千:“这里在户外领域的发展超乎想象。”此次,他带着被国际市场验证过的SKAI大模型回归。
“SKAI大模型通过数字孪生和物理仿真,能快速将真实产品生成高质量营销视频素材。”茅旭超介绍,与传统方式相比,大模型在时间、效率和成本上能优化90%以上。基于常熟户外产业发展计划,他信心满满地落地三大中心,为当地服装品牌数字化转型助力。
LOOK AI也在不断突破效率极限。“设计师手绘草图时,AI能同步渲染出真实上身效果图,还能实时调整细节。”基本操作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龙洁介绍,以前做一张高保真设计稿要4小时以上,现在10分钟就能完成。该软件全球用户达10万,覆盖190多个国家,平台收集的数据成为设计师的灵感源泉,推动着时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方向必定是个性化定制。”金宏渊说,无论科技还是时尚,核心都是产业人才的支撑。
北京服装学院学生柳沭焓在2025“常熟杯”时尚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这是我第一次体验从‘画稿’到‘成衣’的全过程,收获巨大。”她的作品《溯源重组》致力于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理念相结合。“奖金只是惊喜之一,后续的导师孵化和资源对接,让我更有信心继续优化作品,真正实现传承与创新。”
为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北京服装学院与常熟启动“时尚产业高级人才培养计划”。北京服装学院国内合作与教育实践部部长续延表示:“我们将面向常熟及周边时尚产业的企业家、主理人、设计师开展定制化培训,为中国未来5—10年培养时尚行业领军人才。”这一计划将为科技与时尚的协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常熟在“户外·时尚·科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常熟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