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敖子棋
深色耐脏的运动装,洗得发白的运动鞋,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在遵义市正安县的田间地头,省人大代表、正安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张秀玥的身影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
每当农户在种植中遇到难题,张秀玥就会来到他们身边。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通篇记录着在各地调研的情况:哪家需要育苗技术,哪块地出现病虫害……这些来自基层的群众呼声,最终都化作她履职路上的声声回响。
作为从田埂走进会堂的农技专家,张秀玥用沾满泥土的双手,将农民的心声写进一份份沉甸甸的建议里。可以发现,这些建议总带着一股熟悉的“乡土味”:希望政府能加大交通建设,助力黔货出山;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农业发展……
2023年,张秀玥提出《关于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建议》,得到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下达正安县高素质农民培育专项资金110.8万元,农技推广项目资金228万元。
为了更好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她着手组建“人大代表+科技特派员+种植大户”服务团,创办“夜间微课堂”“田间实验室”,把培训送到村民家门口。同时,她和团队还创新“云端问诊”模式,通过微信视频实时解决群众的技术难题,年服务超3000人次。
在深入田间指导时,张秀玥敏锐察觉到传统地膜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问题。为此,她深入正安县流渡、市坪、谢坝等乡镇的生产区域开展实地调研,对农膜使用情况、农膜残留危害作出分析,并提出《关于科学使用农膜的建议》。
“希望通过我的建议,能促进相关部门进一步推广示范全生物降解膜的应用并加大补贴,减少普通地膜对土壤和产地环境造成的污染,维持土壤可持续地力,保障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张秀玥表示。
如今,临近退休的张秀玥依然奔走在乡村振兴一线。坚守岗位38年,不变的是她对这片土地的深情,“我的履职永远在路上,在每一垄田地间,在每一个有需要的农户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