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聚,沙丘退


在高原暖阳的照耀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夏日哈镇河北村从昔日“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荒芜之地,蜕变为如今绿意盎然的家园。这一转变,不仅是高原容颜的蝶变,还是都兰治沙人三十余载的坚守与智慧,更是都兰各族群众并肩作战、共建生态文明的有力见证,深刻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是全民共同的事业。

都兰治沙的成功,关键在于探索出“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志愿联动”的治理模式。这一模式将生态治理从理念转化为千家万户的具体行动。这启示我们,生态保护绝非少数人的“独角戏”,而是全民的“大合唱”。11.4万余株义务植树、600亩补植补栽的成果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数字,更是“让家园变好”这一朴素愿望所凝聚的磅礴伟力,它证明了群众路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无上价值。

各族群众并肩作战,是都兰治沙成功的关键密码。大家在“让家乡变绿”这一共同目标的激励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同民族的群众,你带来种植技术,我拥有对当地环境的熟悉和传统经验,一结合,立刻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种协作,让“对沙宣战”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汇聚成一股坚强力量,冲破重重治沙困境。可以说,都兰的绿色,是用民族团结的力量浇灌出来的,给我们展现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温暖画面。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应积极倡导全民参与,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共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中国。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