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新闻记者 张昕岳 文/图
10月16日,大山深处的祁连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站里(以下简称救护站),雪豹“祁德龙”静静卧在偌大的笼舍里。它蜷缩在一块木板上,厚实的爪子垫着下巴,四周的声响丝毫惊扰不了它的美梦,仿佛世间万物都与它无关。
“它白天基本上都在睡觉。”救护站技术员徐丰奕笑着说,“在救护站里,我们都叫它‘祁德龙’。”
10月的山风透着寒意,“祁德龙”却毫不在意,只是在睡梦中偶尔咂咂嘴,仿佛在回味着什么。这只被工作人员称为“祁德龙”的雪豹,是一只雄性老年个体,它的故事要从今年1月说起。
那时正值寒冬,祁连山国家公园油葫芦管护站的生态管护员在巡山过程中发现了一只虚弱无力的雪豹,它见到人的时候连逃跑的力气都没有。“我们赶到现场时,虽然它还会冲我们哈气,表现出明显的应激反应,但身体已经虚弱到无法行走。”徐丰奕回忆说。
被送到救护站后,专业人员立即为它做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果令人揪心:“祁德龙”身体瘦弱,牙齿磨损严重,经判断是一只老年个体,年龄在10岁左右。“很明显,它在野外因为年老体衰,无法捕食,所以才变得如此虚弱。”徐丰奕解释说。
由于在野外无法生存,救护站的工作人员便为“祁德龙”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养老”方案。
营养补充是首要任务。救护站为它设计了特别的食谱:每周5天喂食羊腿,1天提供活兔,还有1天禁食。“喂活兔可以增加它的活动量,兔子的皮毛、血液和内脏对它的健康也很有帮助。”徐丰奕说。前期调理阶段,工作人员还会在它的食物中添加葡萄糖和微量元素。
为了帮助“祁德龙”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救护站还特意在它的笼舍内添置了许多设施。高低错落的木板和障碍物,让它既能自由活动,又能像在野外一样留下气味标记。
救护站站长马存新介绍,目前,在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祁德龙”的身体状况稳步好转,但作为一只老年雪豹,它已经无法在野外生存,救护站便成了它安享晚年的最佳场所。在救护站里,它不必为食物发愁,也不必面对残酷的野外竞争。
夜幕降临,救护站的灯光亮起。在这里,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在用专业与爱心,为无法重返大自然的野生动物提供安心的归宿。在这个温暖的庇护所里,“祁德龙”用它悠闲的生活状态,讲述着一个关于生命与守护的温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