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10月22日,“沪社精彩 乡约奉贤”沪上社会组织媒体开放日活动,在奉贤区柘林镇迎龙村举办,此次活动由上海市民政局指导,上海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奉贤区民政局(奉贤区社会组织管理局)联合主办。
截至2025年10月,奉贤区共有社会组织801家,其中社会团体17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627家,覆盖教育、文化、科技、环保、社会服务等多元领域,形成了独具奉贤特色的“贤社荟”社会组织品牌,带动各类公益力量在乡村振兴和新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上海奉贤区迎龙公益服务社组织村民从河道保洁等环境长效治理开始,逐步参与到“体验式”生态旅游项目,让村民实现幸福的“家门口就业”。在振兴乡村经济、吸引企业资本的同时,也盘活了全村资源,创造了上百个就业岗位,激发了青年返乡就业、创业的新动力。上海奉贤区小时光文化促进中心将乡村零散自留地变为融合生态与经济的“宝贝田”,积极探索“花菜共生”生态模式,成功发动本地村民成为“菜队长”志愿者,既打造了美丽的乡村庭院,也催生了“蔬花果篮”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条助力农户增收创收的“可食可赏”新路径。
奉贤区南塘戏剧社用艺术赋能“文化振兴”,将本土故事搬上舞台,用戏剧语言传承乡土文脉,全体“素人”用“戏说”把政策唱进村民心坎里,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激活了乡村文化自信。奉贤区自行车运动协会结合奉贤区域特色,并串联文化地标与自然景观,规划出城市、乡村及专业三级骑行路线,逐步推动了骑行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将体育与旅游、生态紧密结合,探索出“体育+”赋能乡村经济与生态价值实现的创新路径。
乡村养老也是公益组织聚焦的内容。奉贤区一点公益发展中心专注于乡村养老服务,通过推动“关爱独居·和美孝亲”智慧助老项目,聚焦农村高龄、独居老人的实际需求,借助数字化工具,开展血压监测、居家安全照看等日常关爱服务,并将相关信息通过系统平台及时反馈给老人亲属及村居委,形成“一次上门,多方响应”的服务闭环。奉贤区奉民爱心服务社长期专注于区域内困难群体的综合帮扶,通过社区救助顾问主动发现需求,将服务模式从“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实现对困难家庭的精准覆盖与靶向帮扶。服务社已累计服务3330户家庭,入户超1.6万次,识别需求7679项、解决7439项,逐步实现了从单一资金帮扶到综合服务救助的跨越。
原标题:《素人“戏说”政策、骑行串联地标...奉贤打造“贤社荟”社会组织品牌》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