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融入杭州城市应急保障体系


(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本报记者 程 晖

在国家鼓励超大特大城市建设“平急两用”设施的背景下,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经过两年的“平急两用”建设,已取得不少成果。桐庐县“平急两用”建设的优势和特点是什么?将来还有哪些规划?记者日前采访了桐庐县发展改革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昌坤。

记者:桐庐县在更好融入杭州全市的应急保障体系,提升杭州市的应急保障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

答:桐庐县“平急两用”战略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杭州市“三江两岸”黄金旅游线关键节点,是全市重要的郊区卫星仓,能够有效分担主城区应急物资储备和保供压力。总的来说,桐庐县并非简单地建设应急设施,而是通过巧妙的战略布局多维度、全方位融入杭州的城市应急保障体系。

记者:桐庐县在“平急两用”建设的制度上进行了哪些保障?

答:我们结合国家、省市工作要求,立足桐庐实际,制定出台了《桐庐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底,全县新增具有隔离功能的集中连片旅游居住设施5000间,推动医疗应急能力实现显著提升,比如二级医院具备快速扩容发热门诊条件,承担主要救治任务的三级医院重症监护病区床位(含可转换)数占医院编制床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确保我县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支持中心城区功能运转的基础更加坚实有力。另外,我们还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的“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联合31个单位形成“领导小组+工作专班”的工作格局,并同步搭建四个专班,分别负责综合协调与政策指导、规划选址、健康隔离设计评审,以及投资建设运营,以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落到实处。

记者:桐庐县一共谋划了多少“平急两用”项目?目前进展的情况如何?

答:我们聚焦“医、食、住、行”四大关键领域,坚持“国企为主、市场参与”原则,在全县范围推动“平急两用”项目建设37个,数量稳居全市第一,总投资高达124.13亿元。项目涵盖范围广,且类型多样:比如在医疗保障方面,我们布局了医疗应急服务点2个;在物资保障方面,规划城郊大仓基地3个;其中,旅居项目最为丰富,有22个;此外,还包括1个极具特色的高速公路开放式服务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平急两用”项目体系。那么,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整体项目进展还是非常顺利的。37个项目中,22个已开工建设,6个已投入使用,像桐庐县老百姓比较关注的市一医院桐庐园区、桐庐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总的来说,我们这批项目的推进是扎实有序的,也为未来进一步提升全县应急保障能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记者:桐庐县从“医、食、住、行”四个方面来进行规划,有哪些特点?

答:关于桐庐县在“医、食、住、行”四个方面的规划特点,我想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一下。

首先,在基本思路上,我们始终把握“四个结合”:

也就是把“平急两用”设施建设和全域发展结合起来,和共同富裕结合起来,和补齐乡村公共服务短板结合起来,还要和盘活现有的闲置资源结合起来,让建设真正融入整体发展。

在具体实践上,我们坚持“五最”原则:

一是最高标准。不管是医疗点、仓储基地还是住宿设施,我们都严格遵循杭州市的设计指南。比如规范设置“三区两通道”、推进“污水零直排”、配备智能数字化设备和急时独立通风系统等,确保平时和应急时都能顺畅转换。

二是最美建设。我们是按“全域景区化”的理念来推进的,把每个项目、每个乡村都当成一个景点来打造。

三是最强组合。也就是充分动员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力量,大家合力共建、成果共享。

四是最优机制。我们建立了市县协同、市场参与、急时统筹等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确保平时可持续、急时有韧性。

五是最大效益。我们既看重经济效益,也注重社会效益,让项目真正惠及百姓。

在建设模式上,我们强调“两覆盖”,也就是用资产覆盖投资、收益覆盖利息,形成“政府主导、国企带动、市场参与、村集体合作”的多元投入格局。

在平急转换上,我们突出“两化”:

平时,各个设施在“吃住行医聚”方面自成体系,通过市场化健康运营;

急时,迅速启动分层封闭的网格化管理,把全县划分为4级网格,既能独立运转,又能互相支撑。

最后在成果打造上,我们追求“三出”,也就是:

点要出彩——每个项目都要建成标杆;

业要出品——每个行业都要形成品牌;

地要出景——每个片区都要成为风景,实现景区村庄的整体提升。

这就是我们在规划中着重把握的几个特点。我们的目标,是建得好、用得活,既服务平时,也保障急时。

记者:目前桐庐县在实践过程中在融资等方面获得哪些支持?遇到了什么困难?

答:在融资支持方面,我们确实得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比如,桐庐县群众都很关心的县第二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在2024年成功争取到了5000万元的中央资金。这是国家层面给予的直接支持,为我们这个关键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也体现了上级对我们桐庐“平急两用”建设的充分肯定。

当然,在推进过程中,我们也确实遇到了一些实际的挑战和瓶颈。目前最突出的一个困难,就是在项目融资上,还比较缺乏中长期的、低利率的贷款政策支持。特别是对于旅游居住设施这类项目,它们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在市场融资方面难度就更大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重点研究和突破的方向。

目前,我们也正在积极地与上级部门和相关金融机构对接,希望能探索出更多元化、更可持续的融资渠道,来保障这些惠民利民的项目能够顺利建成、发挥效益。

记者:“十五五”期间还将进行哪些布局?

答:进入“十五五”,桐庐县的“平急两用”建设将迈入一个新阶段。我们觉得,下一步不能再停留在一个个单一项目的推进上,而是要在杭州市的整体规划引领下,更加注重系统性、一体化的深度布局。

具体来说,我们会把这项工作与桐庐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域发展轴空间规划,以及我们一直在推进的“融杭接廊”发展战略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就是要让“平急两用”的理念,更深层次地融入到全县发展的整体脉络中去。

最终编织出一张“覆盖更全、转换更灵、保障更稳”的城乡韧性安全网。我们希望,未来通过“十五五”的努力,能够把桐庐县真正打造成为“平急两用”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县,让这套体系更好地服务百姓生活、保障城乡安全。总的来说,就是从“建项目”向“建体系”深化,从“单点突破”向“整体提升”迈进。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