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 朱波
设身处地关心生活、减负赋能关心工作、精准施策关心成长、树正导向关心进步……近年来,甘肃制定落实关心关爱干部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的意见,从生活、工作、发展等全过程入手,落地落细各项政策措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推动形成“组织关心干部、干部成就事业”的良性循环。(10月17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甘肃这一关心关爱干部的“重器”,引发不少地方组织人事部门尤其基层年轻干部的高度关注。其可贵之处,还在于跳出了简单喊话的窠臼,从生活点滴到工作减负,从能力提升到进步导向,打出了一套细致入微的组合拳,让干部真切感受到组织的温度,进而点燃了干事创业的热情。这套做法,值得细细品味,好好借鉴学习。
解难事,稳住后院暖心房。干部也是普通人,有家常有牵挂。夫妻长期分居、幼子无人托育,这些看似个人的“关键小事”,实则是影响工作状态的“心头大事”。甘肃推动解决这些难题,尤其向乡镇干部倾斜,新建周转房,实现“五小工程”全覆盖,正是抓住了“安心才能安业”这个朴素道理。当干部不再为家事分心劳神,组织的关怀便化为了轻装上阵的从容。
卸包袱,减负松绑添干劲。“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曾苦于事务繁杂、权责不清。甘肃清退借调人员、厘清职责清单、大幅压减考核,可谓直击痛点。这不仅是工作流程的优化,更是对基层干部时间和精力的尊重。减去无谓的虚功,才能腾出手来务实事、创实绩,让基层干部从“表哥表姐”“会海达人”回归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主责主业。
搭梯子,精准滴灌助成长。关心干部,不能止于嘘寒问暖,更要助其成长成才。甘肃实施系列培训计划,大规模提升干部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实践练兵,选派干部到高端平台开阔眼界,到急难险重一线淬炼本领。这种“精准施策”,瞄准的是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能力短板的匹配,是为干部赋能,让他们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时,心中有底、手里有招。
立标杆,鲜明导向促担当。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甘肃明确提出从重大任务和基层一线提拔重用干部,并且比例高达65%以上,这无疑树立了“实干者得实惠、有为者有位”的风向标。再加上容错纠错、澄清正名为担当者撑腰,对先进典型予以表彰,一系列举措共同营造了鼓励探索、宽容失误、崇尚实干的良好政治生态,让干部们看到,只要肯干、能干、干得好,组织就看得到、记得住、用得上。
甘肃的实践表明,关心关爱干部并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贯穿于干部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当如良师益友,既设身处地排生活之忧,又减负赋能解工作之困,更精准施策铺成长之路,树正导向激奋进之志。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唯有倾注真心、传递关爱,并成为年轻干部担当作为的坚强后盾,才能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奋力拼搏,共同照亮事业前行的道路。
责任编辑: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