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新闻记者 郭红霞
“警察同志,我们单位3名进山作业的队员在牛场雪水沟方向失联了……”10月20日20时许,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电话中的求助内容瞬间让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公安局宝库派出所民警紧张起来。
接到求助,宝库派出所所长何永彬心里一沉。又是牛场深山,又是地质勘探人员,他太熟悉那片区域了:海拔4200米,山高林密、沟壑交错,昼夜温差大,入夜后气温会骤降至零下,加之常有野生动物出没,通信信号时断时续,每耽搁一分钟,失联人员就多一分危险。
“必须尽快找到他们,山里的夜晚,低温能要人命。”何永彬说。2023年10月,几乎在同一区域救援地质人员的经历告诉他:这次,必须更快!
宝库派出所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机制,将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大通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在大通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统一调度下,一支由公安、属地乡政府、森林管护员及熟悉地形的本地牧民组成的联合救援队迅速集结。
强光手电、救援绳、无人机、卫星电话、棉大衣、应急食品与热水被快速装车。夜色如墨,警车与救援车的灯光划破黑暗,直指失联区域——雪水沟口。
与以往不同,此次救援同步启用了无人机空中搜索——借助无人机高空视野与热成像功能,能大幅提升搜寻效率。
抵达现场后,救援指挥部果断制定“空地结合、分区搜索”方案。地面队员顶着寒风,沿勘探队员预设路线徒步搜寻。无人机迅速升空,潜入深山探寻。
“有人吗?听到请回答……”救援人员的呼喊在山谷间回荡,迅速被寂静吞没。
大家努力辨认着任何可能的足迹或踩踏痕迹,手电光柱在密林与乱石间反复扫动。何永彬紧盯着无人机实时传回的红外画面,屏幕上每一处热源都让他心跳加速。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山区气温已降至零下。就在地面搜寻陷入僵局时,无人机操作员突然喊道:“何所,南边山坳里有异常热源!”
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屏幕:3个清晰的人类热源信号,正蜷缩在一片灌木丛中。
“找到了!全体向南侧山坳靠拢!”何永彬的声音因激动而微颤。
救援队伍立刻转头,朝无人机指引的位置快速推进。当强光手电的光束最终照亮灌木丛中3个蜷缩的身影时,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此时,3人已出现轻微失温,体力严重透支的情况。救援人员迅速为他们披上棉衣、递上热水和食物,一边安抚他们的情绪,一边为他们检查身体。
经了解,3名队员来自四川某单位,原计划从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石嘴镇进入作业区,由司机在雪水沟口接应,却因地形复杂偏离路线,加上手机无信号,导致失联。
待3人体温回升、体力稍恢复后,救援人员一路搀扶,将他们转移至安全地带。
经初步检查休整,确认人员与车辆均无大碍后,在民警反复叮嘱下,他们乘车返回青石嘴镇的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