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的西宁,九月和十月总是秋高气爽、天朗气清。而今年,连绵的阴雨重塑了秋日的记忆。尤其是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雨伞几乎成了出门的“标配”,不少市民纷纷在社交平台上感叹:“这天气,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放晴?”
无独有偶,陕西秋雨也已经持续月余,西安古城墙砖缝间爬满青苔,连商场大屏幕都幽默地打出:“问西安,晴为何物?”这些调侃,道出了西北地区在这个秋天被雨水笼罩的共同心境。
那么,今秋我省为何阴雨连绵?连阴雨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气候密码?
◆ 今秋我省为何阴雨连绵?
青海省气候中心数据显示,9月27日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35.5毫米,较常年同期(20.6毫米)偏多七成,为2000年以来同期第三多,其中循化、尖扎降水量列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在此期间,全省共出现4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在9月30日至10月1日降水过程中,西宁、平安等11站日降水量突破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10月日降水量极值。
这场连阴雨背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青海省气候中心工作人员李漠雨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9月27日至10月12日期间,一方面欧亚中高纬环流呈两槽两脊型,高空环流经向度大,南北气流移动剧烈;另一方面,乌拉尔山高压脊引导冷空气南压,在巴尔喀什湖和新疆以西形成堆积,随着高原北部短波槽东移,冷空气源源不断进入我省;再加之西副热带高压强盛,引导暖湿气流北上,充沛的水汽与北方冷空气在我省上空交汇,形成持续降水。
◆ 日照缺勤,连阴雨为近15年同期第二多
记者从省气象局获悉,9月27日至10月12日,我省东部农业区、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区大部、三江源部分地区共28站次出现连阴雨,较常年同期偏多18站次,为近15年第二多。其中,海东市出现连阴雨站次最多为6站次,海北州次之为5站次,列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
各地连阴雨天数为5天至13天,同仁(13天)、祁连(9天)、平安(8天)、刚察(5天),为当地1961年以来同期最长,过程累计降水量为11.8毫米至49.0毫米,其中同仁(49.0毫米)、刚察(19.7毫米)为同期最多。有16站总日照时数在10小时以内,其中湟中、海晏不足2小时。
◆ 今年我省整体降水量接近常年水平
李漠雨介绍:“尽管近期雨水较多,但从全年来看,青海省整体降水量仍接近常年水平。”
据省气象局数据,1月1日08时至10月21日08时,全省平均降水量为375.2毫米,接近常年。各市(州)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海东市、黄南州、格尔木分别偏多11.7%、16.6%、11.3%,其余市(州)均接近常年。
◆ 连绵秋雨为市民带来别样体验
连续多日的秋雨,也为市民带来了秋日里别样的风景。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北山烟雨”在这一段时间内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远望北山,云雾缭绕,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不少市民用镜头记录这难得一见的朦胧美,也为连绵的秋日增添了几分诗意。
秋雨对东部农业区来说有利有弊,连续阴雨天气影响部分地区的秋收工作,同时也为土壤增加湿度。省气象局监测数据显示,10月中旬东部农业区均无干土层,各地土壤均无旱;根据省气象台预报,10月下旬东部农业区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多,预计10月下旬东部农业区各地土壤均无旱。
据省气象台预报,未来一周省内将出现局地小雨(雪)或雨夹雪,其中10月23日至10月24日受高空槽和冷空气共同影响,全省大部有一次明显的降水降温天气,祁连山区及海南南部、玉树东部、果洛中南部、黄南南部有中到大雪,门源、久治、甘德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全省大部日最高气温将下降4℃至6℃,部分地区达8℃以上,需做好交通安全管理、能源保供、设施农业的温棚保暖等工作。
(记者 文月婷 通讯员 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