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时代奔涌,新程已启。站在“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即将启航的历史交汇点,我苏网、inJiangsu我苏客户端“我苏青评”栏目推出主题策划《新程·新声》,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青年视角解读发展密码,以青春笔触书写时代答卷。让我们在思想的碰撞中锚定方向,在实践的熔铸中砥砺担当,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共同奏响民族复兴的激昂乐章。
在“十四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十五五”规划扬帆待启的新时代关键节点,科技创新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作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重塑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也为当代青年搭建起了无比广阔的逐梦舞台。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何其有幸,能在科研训练项目中深度参与到AI赋能医疗的探索实践,真切地触摸到科技报国的沉甸甸责任与澎湃力量。
我对人工智能的探索之旅,始于课堂学习中的那份好奇与深入思考,《人工智能导论》《数据库原理》等课程,如同一把把钥匙,打开算法、数据与模型之间微妙关系的大门。AI绝非仅仅是冰冷的技术,而是解决社会诸多难题的关键利器。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加入了东南大学校级SRTP项目——《AI赋能下的在线医疗平台团队协作模式研究》,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科研尝试,更是青年学生以科技为笔,回应时代重大命题的生动实践。
项目的发起,源于对现实需求的敏锐洞察。随着互联网医疗的迅猛发展,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医生团队内部的协作,仍存在着效率低下的痛点。项目初衷是借助AI技术的强大力量,搭建一个智能化的在线医疗协作平台,实现团队成员间的信息高效共享、任务精准分配以及辅助诊疗功能。在项目中,我主动承担起AI算法模块的设计与数据接口实现的重任,通过Python、TensorFlow等前沿框架,夜以继日地训练模型,只为让系统能够对问诊信息进行精准的初步分析和分类。尽管过程充满了重重挑战,代码调试时的无数次失败、模型优化时的艰难瓶颈,但每一次克服困难后的成功,都如同一束束光,照亮了科研带来的巨大成就感与深远意义。
科研之路,不仅锤炼青年的技术能力,更让我们深刻领悟到合作与担当的珍贵。项目成员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研究方向,如同紧密协作的齿轮,在有限的时间内共同完成系统设计、算法验证和数据测试等艰巨任务。面对问题时,我们不退缩,而是共同查阅资料、分工明确、相互鼓励,在科研磨砺中,学会如何在团队中高效沟通协调,如何在困境中坚守创新信念。这段宝贵的经历,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理解。
AI赋能医疗,绝非一项普通的技术探索,而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路径。当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诊疗能力薄弱等问题,仍是社会的困扰,而人工智能的介入,似一场及时雨,能在病历分析、辅助诊断、远程医疗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项目虽规模有限,但它所蕴含的创新理念与发展方向,与数字健康融合发展的目标高度契合。科技创新只有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真正绽放出耀眼的价值。
AI不仅展示了技术的无限可能,更让人深切体会到青年肩负的时代使命——继续深入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的交叉领域学习研究,努力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实际力量。通过科研实践的亲身历练,当代青年投身科技创新的信念愈发坚定。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让我们以科技为画笔,以创新为颜料,在实践中绘就属于自己的绚丽青春画卷。
【责任编辑:余辰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