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南京公交集团供图
晨报讯(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陈彦)记者从南京公交集团获悉,为进一步优化南京主城区公交线路运营效率,提升市民出行体验。从10月20日首班车起,南京公交31路、34路两条主城公交线路正式实施“错时发车”模式,这是南京公交首次将该模式应用于主城区线路,此举也将为市民出行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保障。
和公交班线正时发车相比,“错时发车”模式是将有多个重合停靠站点的两条或多条线路,进行联合排班,错位发车,让重合路段的车辆到站间隔更均匀,缩短该路段市民候车时间。此次首次将“错时发车”模式应用于主城区的公交31路、34路。两条线路自中山码头发车后,前段途经8个相同站点,全线覆盖衔接地铁1号、2号、3号等6条地铁线路,是南京市区承担通勤与日常出行的公交线路,客流基数大、覆盖范围广。
其中,31路串联中山码头至建康路,途经盐仓桥、鼓楼等多个核心商圈与居民区;34路连接中山码头至中山陵停车场,串联两大热门景点,覆盖新街口、下马坊等重要站点,节假日客流更是集中。“错时发车”模式实施后,31路、34路重合站点高峰时段的车辆到站间隔时间由原来的9—10分钟,缩短至5—6分钟,有效避免了车辆集中到站,运力投放更加均衡。
南京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31路、34路“错时发车”充分参考此前3条“村村通”线路“错时+定时”模式的成功运营经验,进一步探索该模式在优化运力、提升效率方面的可行性。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流高峰时段、重合站点候车时长、车辆运行间隔等关键指标,制定针对性“错时发车”调整计划,完成路牌班次合理化编排。此外,经过严格落实人员培训与管理,确保了驾驶员与调度员深刻理解方案、熟练执行流程,从操作端与服务端双重发力,保障运营计划高效兑现。
一条线路的运营方式的调整背后是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此次“错时发车”试点,不仅是南京公交首次将该模式应用于市区核心区域高客流线路,更将实现多重价值,切实惠及市民与城市交通。对乘客而言,重合站点候车时间缩短,出行体验更高效;对城市而言,降低了重合路段车辆空载率,减少站点周边拥堵,间接缓解交通压力;对企业而言,南京公交首次验证了“错时发车”在市区高客流场景的适用性,为其他核心片区重合线路优化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后续,南京公交将继续关注客流变化,动态调整运营策略,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